长忆母校 永念师恩——记历史系1959级入学50周年纪念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1-14浏览次数:1084


长忆母校 永念师恩
 ——记历史系1959级入学50周年纪念活动
王春南/文

    50年时光,使得十八九岁风华正茂的青年垂垂老矣,但不能消磨我们对母校的拳拳之忱。2009年10月23-25日,在丹桂飘香之时,南京大学历史系1959级同学汇聚母校,纪念入学50周年。我们来自北京,安徽合肥,江苏南京、无锡、徐州、南通、盐城等地。有的服务于党政等机关,有的任职、执教于大中学校、党校,有的从业于新闻出版单位,有的在档案馆、图书馆、研究所工作,等等。我们始终牢记母校的教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尽己所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没有辜负母校对我们的殷殷期望。
    历史系孙江林书记,副系主任范金民、计秋枫、水涛,以及办公室主任胡正宁热情接待了我们,使我们一下子找到了1959年大学入学时的那种感觉。系领导向我们介绍了历史系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情况。母系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使我们惊喜不已。
    我们向母校赠送了两件礼品:鼓荣兴同学的山水画和王春南同学的书法作品。
    母系为我们安排参观本校的考古及艺术博物馆,系友杨休先生的私人博物馆长风堂。在考古及艺术博物馆,我们观赏了母系在南京北阴阳营等地的考古发掘成果,以及国宝级名画五代南唐宫廷画家王齐翰画《挑耳图》,上了一堂生动的考古课。在长风堂,我们欣赏了镇馆之宝、陆俨少《杜甫诗意册》100幅,及其他书画名迹。杨休先生以私人之力,收藏并向社会展出这么多堪称稀世之宝的书画作品,令我们惊奇和钦佩。这位身兼实业家和文化人的系友,向社会展示了南京大学毕业生的品味和风姿。
    史全生同学(历史系博导)主持同学座谈会,特意把座谈会开成“班会”,首先请当年的班长张天中(原安徽大学副校长)和团支部书记丁爱华(原徐州宣传部副部长,《徐州日报》主编、社长)讲话。然后大家漫忆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我们忆及郭影秋校长当年的广播讲话《元旦献辞》,忆及匡亚明校长来南京后对全校师生员工的第一次讲话,忆及各位老师的讲课风格和长处,忆及当年所用油印讲义,忆及韩儒林、陈恭禄、王绳祖、蒋孟引、胡允恭、王栻、刘毓璜、茅家绮、王觉非等老师们对我们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忆及在南京尧化门、湖熟公社等地的劳动,等等。这一幕幕情景,令我们激动不已。我们感念母校、母系对我们的关怀,感念老师们对我们的栽培。
    在座谈中,作家、诗人石湾同学建议:历史系宜开设人物传记课,要引导学生在学好历史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当过多年驻外记者的成元生同学说,大学生要学得宽一点,要具备三种技能:电脑、英语、开车。
    我们特地复制了当年的大学毕业照,每人发一张。照片上有当年多位校、系友及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我们拿着照片,逐一回忆校、系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更加感到师恩深似海。
    在聚会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总统府,游览了石头城。参观总统府时,承系友、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唐立鸣和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主任刘晓宁全程陪同。
    正在治疗的张之恒同学在夫人的陪同下,前来跟同学见了面。
    母校,母系,师训,师恩,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系江苏凤凰出版社编审,原为韩儒林教授研究生,曾任《新华日报》和《人民  日报》记者)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