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磨一剑 一片丹心照汗青——记中国杂交大豆之父余建章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0-23浏览次数:1202


三十三年磨一剑  一片丹心照汗青
——记中国杂交大豆之父余建章教授 
殷华 杨冬赓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余建章,是一个永远不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勇闯新路、不断创新的典型。虽然环境坎坷,但他始终不渝地奏响不屈不挠的“人生交响乐”。他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仍正演奏“奋起拼搏”的第三乐章。
    1947年,他在中央大学三年级时,就在南京开始用盆栽大豆与芦苇塘中的野生大豆杂交。
    1949年7月他来到东北,学了8个月的俄文,就翻译俄文的经典著作,为他在1957年研究“不同光质与光周期对中国南北各地不同大豆光照生态型的影响”这个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根据这项研究的宝贵资料,在世界大豆遗传育种史上首创了“大豆地理远缘杂交育种”这个新领域,从而打破了束缚前辈们手脚的桎梏,大大拓宽了亲本的选择范围,使被冻结了成百年的全国各地的品种资源能随心所欲地起用,以创造史无前例的变异,甚至可以集两种矛盾的性状如抗旱与耐涝于一体。
    此外,他从英语资料中获悉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单粒后代选择法”(SSD),并首先在国内采用。就这样,他在比同龄同行晚起步22年的情况下,跃居科学前沿。几年后他在只有同行们1/5—1/10的土地、劳力、资金的情况下,成功地育成了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沈农25104”。它是一个多抗资源(抗病毒、抗霜霉、抗蚜、抗旱、抗涝)。该技术推广到新区后,农民赞不绝口,他被农民亲昵地称为“大豆王”。从1986-1990年在辽、冀、京、津、鲁、晋、陕、新等八省、市300多个县推广了510多万亩。创2.5亿元财富。它的足迹遍及最东边的吉林集安到最西边的新疆喀什,从最北边的辽宁沈阳到最南边的广东梅县。它可作春豆,也可夏播,还可以秋播。这是一个优质高蛋白新品种,它弥补了普通大豆含硫氨基酸只有奶、蛋中含硫氨基酸的一半这个唯一缺欠,其含硫氨基酸的含量是中、美、日54个推广品种平均含量的194.3%,即“沈农25104”是克服了普通黄豆缺点的优质高蛋白新品种。这也是史无前例的!此后,又育成了蛋白质含量高达45.47%的“廿世纪辽宁蛋白质王”“沈农8510”和半矮杆高产新品种“沈农8512”。“沈农8510”的花期长、适应性广,可春、夏两用,在天津宁河作冬麦下在夏播,首创329公斤/亩的高产纪录!由于他的不断创新,1990年他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科技委员会联合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1978年,余建章在大豆地理远缘杂交后代中,在国内首先获得了大豆雄性核不育系,他提出的“地理远缘、多系杂交、单粒后代、轮回选择”成为完整的育种新策略。由于他不对农民保密,为农民无偿提供不育系,使农民享受到了“坐收杂交豆荚”并可进一步选育的乐趣,使他成为群选群育的带头人。由于对雄性核不育系的不断改进与提高,并解决了区别显性纯合体和显性杂合体的标记性状问题,使杂交制种成为可能。1992年他以“大豆雄性核不育系选育及杂交制种法”为题,申请并公开了我国的第一个专利,因而被誉为“中国杂交大豆之父”。
    1982—1984,他作为农业部的特派访问学者赴美深造,与美国的大豆细胞遗传与育种权威帕尔默博士和费尔博士合作研究大豆非整倍体。1986年他以合作研究的论文“大豆非整倍体的研究”参与了在西安市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会议”。这是这次国际会议关于大豆方面的唯一论文。会议期间他与大麦平衡三级三体的发明人Ramage博士讨论了在大豆上利用平衡三级三体的问题,由于他在出国前已获得了胚胎致死黄化突变——“沈农2015(y12)”,所以结论是肯定的。
    尽管余建章教授30余年来在大豆杂交育种研究的道路上遇到许多坎坷和艰辛,眼见许多目标未能实现,但他从没有一丝懈怠,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勤奋工作,甚至累得心律不齐,但他仍乐此不疲。由于他始终不渝的努力拼搏,从未有星期日和假日,在国外合作研究期间,他往往一天工作16个小时,因而被人誉为“追赶太阳的人”。
    由于杂交大豆的推广受制种成本和产量、质量问题的限制,他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后,终于制定了把“地理远缘”与“半野生种丰产性状的充分利用”结合起来的“超级杂交大豆”的育种新策略。2004年他获得了在世界大豆遗传育种史上史无前例的、单株花芽数多达1361个的超级雄性核不育系“沈农2018”。2005年起他先后用高油、高蛋白、高异黄酮以及早熟大粒父本在保护大棚中与之杂交。由于其多花多荚性状在后代中的突出表现,2006年超亲的杂交大豆单株结粒最多的达753粒,粒重为167克(即0.337斤)。若采取高肥稀植(60_40厘米单株,即2780株/亩)及各种相应的措施,亩产可达450-470公斤。目前,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专家组验收的“中黄13”,最高亩产仅为312.4公斤。而在保护大棚中,每36盆单株,即可收到10800粒杂交种,可供次年4亩地的生产用种。这个计划正在积极实施。除此以外,一系列突出性状的“超级豆”新品种也将陆续出圃。我们用他最近一首诗来表达其殷切的期望:“三十三年磨一剑,一片丹心照汗青。翡翠磨炼真经节,钻石恭献杀手锏。”(2006年是他与老伴结婚55周年,即翡翠婚纪念,他将给祖国和人民恭敬的献上足以把外国大豆赶出中国市场的“杀手锏”。)他的座右铭是:“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努力拼搏。”他的“人生交响乐”的第四乐章——“欢庆胜利”即将奏响!
    2008年他得到沈农科技管理处和沈阳市财政局领导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拨专款与沈阳市食品协会和沈阳市豆制品协会领导下的沈阳同利豆业有限公司订立共同开发的协议,扩繁“星火1号”(2018_8510)、“星火2号”(2018_8512)、“星火3号”(2018_25104)、“星火4号”(2018_垦农18)和“星火5号”(2018_中豆27)120亩。前三者是优质高蛋白和半矮杆超高产杂交种,后两者分别为高油、抗虫杂交种和高异丙黄酮杂交种。如各项栽培技术能切实执行,亩产可达320-350公斤,则2009-2011的推广面积将分别达到12000、12000000和1.2亿亩。这样,我国每年需要进口3000万吨大豆的被动局面可得到根本扭转,真正实现被他称之为“星火燎原”的宏伟目标。也是他与老伴欢庆钻石婚的最好礼物,也将是他奏响“人生交响乐”的第四乐章——“欢庆胜利”的喜庆时刻!
    1984年余建章教授从国外归来后,感到深加工是促进大豆生产的重要环节,乃大力提倡。1985年以后他筹建了“沈阳市天菽大豆雄性核不育研究中心”生产豆奶和“长寿168”口服液,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优质价廉的营养品和“生态卫士”。2006年又研究把“异黄酮、皂苷、核酸、低聚糖、浓缩蛋白”集于一体的“豆宝宝胶囊”,目前已通过中试,正拟联合可靠的投资者建厂投产。
 
(本文原载《世界农业》2007年第5期,本刊有较大补充与修改)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