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南大
王 俊
初夏傍晚的细雨,温润如酥,我透过图书馆的窗棂,注视着白日喧闹的中大路依偎在雨丝的怀抱。三三两两的行人,斑斑点点的花伞,荡漾在昏黄的灯光下,我原本集中的思绪开始慢慢融化、升腾、飘散。
我本科就读于扬州,刚入学,无意中看见一篇关于各个大学校训的文章,目光移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突然间生出一阵莫名的兴奋,仿佛与心底深处某个无人涉足的净土蓦然契合。没想到这心灵的微微一颤其实已播下了一粒种子,当别的同学为报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斟酌、犹豫时,我毫不犹豫地选中了南大中文系。无需太多的理由,只是由来已久的向往与渴望,我知道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日子在被我翻得发黄的书页中悄悄爬过,八字校训也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终于在2006年的寒冬绽放出花朵。很快,我顺利通过初试、复试,成为南大中文系的一名研究生。
踏着斑马线迎来晨曦,伴着交通灯候来夜幕,我如每个忙碌的南大人一样,穿梭于熙攘的人群,在碰撞智慧的课堂上,在宏伟生动的讲座中,在北大楼巍峨的背影里,体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如果说南大是一座峻拔的高山,那么中文系便是山涧中潺潺流淌的小溪,清新可人又叮咚作响。拜读程千帆先生的文集,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华丽的词藻,倾注于笔端的只是一股股热烈的感情,“我往往是在被那些作品和作品所构成的某种现象所感动的时候,才处心积虑地要将它弄个明白,结果就成了一篇文章”。诚心写出的朴实文字,却解决了一个个学术问题,并为后学树立了榜样,使得南大古代文学学科与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同类学科相比都毫不逊色。
在南大学习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导师在新同学入门时把程先生送给他的八字箴言也送给了我们:勤奋、谦虚、敬业、乐群。并告诫说:做学问便是做人,踏实做人方能做得好学问。坐在古籍部的木椅上,嗅着芬芳的味道,静静聆听周围老师、同学轻轻翻过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书页,我明白有种叫做坚守的东西在时间里沉淀,滤去浮躁,滤去诱惑,那份坚实的厚重常常令我感动,以至夜半人静,我热泪盈眶。
有人说,中文的天空很无奈,因为这是个处处讲究实用的世界。来南大前,我如是想。来到南大,浸染于浓厚的人文气息中,我渐渐相信: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纽带并不总是机器与金钱,心灵的沟通,精神的慰藉,彼此的脉脉温情,终究要以人文的手段去实现;人类的价值,也终究要以人文的尺度来衡估。导师教导我们,学中文需要确立大志向,确立责任感,做学问的同时更要以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为己任,用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将来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不能忘记肩上的重任。如此深远长久的人生关怀,化作漫漫征途中不灭的灯塔,驱除了我心头的疑云,让中文的天空架起彩虹。一点点,一步步,我的脉搏与南大一起跳动,我的生命因南大而精彩,遇见南大,是我一生的缘分。
每一位走过南大的学子心里,南大的一切已在纷繁的时空变换中凝聚成永恒,无数个这样的永恒铸成百年南大的精魂,岿然屹立于宇宙苍穹。
我的南大,永远的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