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学电化教育之最
辛显铭
电化教育是金陵大学办学的一大特色,有着三十年的光辉历史,是我国起步最早也是综合性大学中唯一的全面发展院校,成为我国电化教育的先导单位和中心基地,在培养电教人才、编制软件教材、创办专业刊物、开展学术研究、推广普及应用、多方位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对推动全国电化教育起到了示范、先导和广泛辐射作用。成为中国电化教育(现改为教育技术)史上最重要的光辉篇章。其主要成就和突出贡献,可简括为以下几方面之最:
一、 开展最早
①1922年农学院推广先进棉种及种植技术,就运用电影、幻灯、播音等手段,向农民宣传教育,效果很好。1930年由理学院主持全面开展电化教育。②1930年起组织翻译美国教育影片,共计66部,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③1930年就成立科学电影组,1934扩建为科学教育电影委员会,1936年建立专职的教育电影部(后改称影音部),是我国最早的电教组织与专职机构。④1934年起在《科学教育》《影音》等杂志发表电教理论及电影教学法文章多篇。⑤1934年起编制本土化教育电影,累计百余部,多数为国内首创、领先以至世界第一部。⑥1936年开办全国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先后四期,共四百多人,是我国培养电教人才之始,由此定名为电化教育,延续至今。⑦1938年开办电化教育专修科至1952年,招收十四届学生,培养专业人才二百多人,(1947年改名影音专修科,并招收两名本科毕业生进修研究)。⑧1940年孙明经主任去美国访问考察电影制作一年多,1944年电专毕业生孙良录经政府考选去美国进修录音播音两年,1946年胡玉章副主任去英国考察教育电影。⑨1941年金大电专助教区永祥在飞机上拍摄《日蚀》电影,为我国大学航拍第一人。⑩1942年创办《影音》月刊,是我国最早、发行量最大的电教、电影与播音专业学术刊物,连续七年,出版63期。1942年成立电化教育学会。1943年起四次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向各界人士介绍宣传电化教育功能、作用及成效。1943年因电化教育工作优异,受到教育部嘉奖。抗战期间,在成都建立成音广播电台。1947年开办大学之声广播台。1947年引进美国专家及海归专家担任电教教学和技术工作。多年以来承担校内外电教器材的修理工作,抗战中期还研制了缩微影片阅读机,生产100台供各大学及图书馆应用,解决急需,贡献很大。(当时进口书刊中断,仅靠缩微影片阅读)等等。
二、 时间最长
金大的电化教育持续开展三十年,不因时局变化而中断,坚持教学、研究、应用、推广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逐步演进、全面发展。不仅在国内大学中是唯一的,国际上也是少见的。1952年电教人员和器材、资料全部调入北京电影学院,创建了电影摄影系及录音工程系,继续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出重大贡献。
三、 培养人才和软件资源最多
这是电化教育的核心任务和首要成果。金大培养专业人才二百多人,培训四百多人,成为我国开创电教事业的骨干及电教、电影、录音等方面的高级人才。自制、翻译、收集的教育影片、幻灯片一千多部,是当时全国收藏、应用量最多的单位。(占全国流通应用的总量一半以上,据1943年统计教育影片应用数90%出自金大)
四、 成果最优
金大编制的教育影片、幻灯片、选题和内容切合时需,质量也较高,很多是精品、珍品,其中有全世界第一部《日蚀》彩色无声影片(1936),全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影片《民主前锋》(1947年),全国第一部《健身运动》体育教育影片,全国第一部美术片徐悲鸿画马技法,特别是我国第一部在国际影片竞赛中获特奖的《农人之春》影片(金大负责编剧及参加导演、摄制)等。现大部分影片保存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成为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金大发表的电化教育方面文章最多,涉及到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教学法研究、先进媒体及最新技术的介绍和应用、管理优化和推广普及方法等等,在当时是领先的、也是水平最高的。
五、 应用最广
金大开展电化教育是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培养人才、创办刊物都是为全国服务。编制的影片、幻灯片向全国发行,不仅用各种类型放映为校内外教育教学服务,还以租、借、邮寄、上门送映等多种方式为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服务,扩大应用面,使全国受益。
六、 影响最大
金大的电化教育是出经验、出人才、出成果、出模式的领先单位,当时政府在这方面没有做或想做的事,金大都先期做到做好,成为全国的榜样,并促进政府许多重要工作都委托、依托金大主办,实际上金大已成为全国电化教育的中心基地,直接推动全国电化教育的开展。金大不仅在国内影响最大,而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出访人员较多,编制的影片、幻灯片有一百多部次到国外展映、发行以及获奖,孙明经主任1947年还在美国《视觉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介绍金大电教发展状况,使国际上有所了解并取得支持。
七、 效益最高
金大电化教育在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博士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的有效领导下,以孙明经为主的一批献身电教事业的开拓者、实干家,在教育电影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先后建立影音部、电教专修科、影音杂志社和推广服务部,一套人马,四个单位,孙明经均为负责人,统一领导、分工协作、互相结合,做到人员精干,优化组合、效率很高。多年来学校的投入很少,并未享受到其他系科的同等待遇,在人力方面,到1948年只有三名正式人员编制,主要靠各系教师的支持或兼职、学生的勤工助学和业务收入雇用的少量人员,总计人数最多时也只十余人;在财力上,学校一直没有拨给固定经费,基本上是自筹资金,主要靠承担任务取得政府拨款、通过对外交流合作争取捐赠、对有关单位专门服务获得资助以及开展一些有偿服务。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主动开展多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就,做出了突出贡献,令人十分赞佩。可以说:金大的电化教育是学校投入很少,产出却很大,机构人员的效率和整体效益是最高的,是过去和现今任何一家电化教育单位难与相比的。
综合上述,在旧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缓慢,困难重重,许多大学未能开展,只有少数学校间断、零星地做了一些工作,唯独金大这所私立教会大学一枝独秀,持续三十年开展得有声有色,究其缘由,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因素:①金大的开放环境和先进的办学理念。②开明的院长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③一批献身电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实干家。④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和专兼职队伍。⑤善于发动教师和争取各方支持。⑥勇于开拓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