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归来”
——记陈光标校友抗震救灾报告会
刘慧
陈光标,1968年生于安徽省五河县,南京大学EMBA硕士毕业,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1996年创立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00年组建江苏黄埔投资有限公司。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大量从事社会公益活动,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被资助人数20多万人。2007年度捐赠总额达1.81亿元。他是民政部和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等联合颁发的“中国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的唯一获得者,同时荣获“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先锋人物”称号。
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8级的大地震,对我们的民族来讲是场灾难,但是通过这场灾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出来,使整个世界看到中国的未来。被网友称作“中国首善”的陈光标校友,在得知地震消息后,第一时间率120人工程队奔赴前线,20多天冒险救起128人,并将数百万现金悉数送给灾民。温家宝总理曾称他是有爱心、有灵魂的企业家并当面说:“向你致敬!”
6月19日下午4点,陈光标校友在鼓楼校区安中楼与母校师生作了一场深刻的交流。交流会开始之前,同学们络绎不绝地拿着笔和本子,请陈光标校友签名留念,陈光标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十分亲切随和。笔者也去找陈先生签名,陈先生写了八个字:“以人为本,祖国至上”,以此勉励每一位南大的学子将来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这八个字也是他几十年来坚持慈善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在交流会上,陈光标讲述了在汶川地震发生时惊心动魄的救灾历程,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号召在座的师生“做一个有良知有爱心有感情有灵魂的企业家”。
陈光标的汶川时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大半个中国被摇撼,震感强烈。当时,正在南京公司总部开董事会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接到了他的一个四川朋友的电话,电话寥寥数语,告诉陈光标“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汶川、北川、绵竹、绵阳、都江堰等地倒房子了,很严重。”尽管信息十分有限,但长年从事旧楼拆迁,和钢筋水泥预制板打交道的陈光标从“倒房子”这几个字里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把董事会变成了救灾讨论会,我问大家我们公司该怎么办?”陈光标说,“大家说,捐款呗,要多捐,号召公司3600多号员工都来捐。我说,这不够,现在的关键是要救命。”
陈光标从自己从事电厂、房屋、厂房的拆除经验中判断,救助倒塌房屋废墟里的人必须有专业的水准、经验和机械设备,靠人力无济于事。“我们对房屋的结构,倒塌房屋的清理很有经验,我的拆迁队一定能派上用场。”他当机立断,把当天原定赶赴山西、安徽、天津、河北的60部大型工程机械改派四川,同时挑选了120名政治、业务、身体素质好的机械手上路,星夜兼程赶赴四川。
陈光标这场和时间赛跑的救人黄金时间单位,定义为“秒”,他要求:人可以换班休息,车辆不许休息;到达灾区后发现道路堵塞要主动打通道路,为后来的救援队伍开辟通道;要有序、有效、科学地组织救援,以秒为单位,挽救生命;这正是所有人行善积德的时候,人在做,天在看,要多积德,多救一个人就是多积一份德;人心都是肉长的,有一份力量,要做十倍的努力,不要给当地政府添麻烦。
12日18时前,全部60台工程车辆从江苏各地出发,一辆辆装有挖掘机、装卸车、吊车等大型机械的平板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时速,经合肥、武汉、重庆,浩浩荡荡地开往四川灾区。
一支优秀的救援队
5月14日下午1时,先期到达的陈光标步行8公里来到受灾严重的北川中学。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惊呆了——随处可见从废墟中伸出来的手、脚、头,许多学生的身躯被压在废墟下。“看到那种景象,任何人都不会平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顾一切地去救那些孩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光标目中含泪,声音嘶哑。
现场有一些当地群众和救援队,但不太了解楼房结构。当时大型设备尚未进入,许多人只能用铁锹、镐头等原始工具救援,进展缓慢。
陈光标和朋友找来一个千斤顶,把楼板一点一点顶开,然后在缝隙中垫上砖块,就这样,他亲手从废墟里救出了5名幸存的北川中学学生。
陈光标还不断地用刚买的扩音器向困在废墟里的幸存者喊话,鼓励他们要坚强、不抛弃、不放弃。当天他一直忙活到第二天凌晨3点。
陈光标的救灾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14日与15日在北川救灾,16日去了德阳、绵竹和东方汽轮机厂,17日就赶到了汶川的映秀镇??陈光标一面亲手救人,一面指挥工程机械疏导交通,他是救灾现场最繁忙的人之一!
在紧张的二十几天里,陈光标亲手救出了12名幸存者,背出的学生遗体达208具。陈光标还能向记者清楚地叫出几位幸存者的名字:曹磊、杨丽萍、尚翠兰??
而陈光标带领的救援队,则一共救出了131位幸存者,背出6000多具遗体,清理了倒塌建筑4千方,这支队伍是灾区救援营救成果最突出的一支民间救援队。
一次难忘的握手
5月23日清晨5时陈光标从成都市赶往绵阳发放收音机,上午9时许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安置点见到了前往九洲帐篷学校看望恢复上课师生们的温总理。
“你叫陈光标吗?我早就听说过你,我知道你,你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我向你表示致敬。企业家不但要有经营的理念,还要有爱心,有灵魂。谢谢你们!”总理紧紧握着陈光标的手,一字一句深深温暖了陈光标的心。
陈光标对总理说:“国家遇到了危难,是考验我们企业家的时候了。帮助灾区人民,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陈光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和总理交谈。他说:“企业家做慈善,重要的是要能被政府、社会所认可。总理对我说的话就是对我做慈善多年来最大的认可,让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汶川之前的“中国首善”
1968年7月,陈光标生于苏北贫苦农家,陈光标有兄弟姐妹5人,“我上面的两个哥哥和姐姐是饿死的。我出生后全家在一间茅草房里住了整整16年,那个穷啊!”但父母待人的言行举止给陈光标营造了一个虽穷而真诚善良的环境。当时他们举家食粥,遇到一个经常来要饭的乞丐,父母把他请到家里上桌一块喝稀粥,几次以后,这个乞丐不好意思再来他家乞讨了。他很小的时候,弟弟还在哺乳期,隔壁邻居的孩子没奶吃,母亲不管自己弟弟却去给人喂奶,陈光标问妈妈:“我弟弟都没吃的,妈妈为什么要喂别人?”母亲告诉他,“你小时候没吃的,别人也喂过你。”
上小学一年级,开学课本费要一块八毛钱,家穷,母亲要到多家去借钱。这家几角,那家几角,最后凑够这一块八毛钱。幼小的陈光标暗下决心,要自己挣钱解决课本费,不要让母亲到处乞求借贷。小学三年级放暑假,10岁的陈光标发现,村子水井里的凉水甘甜可口,就汲水出来,用一根小扁担和两只木桶挑到两公里外的集镇上去卖,“一个暑假卖了4元多钱,我交了我的课本费1块8毛钱,还剩下不少。”10岁的孩子淘到了第一桶金,虽然是那样的微薄,却是那样的意义巨大。
拿到新书,陈光标欢天喜地地回家把好消息告诉了母亲。但隔壁邻居的孩子没这一块八毛钱,不能取回新书,陈光标听到以后,从自己的床褥下面拿了一块八毛钱跑到学校帮这个邻居孩子拿回了新书,交给他的妈妈:“大婶,这是我用我卖水的钱帮弟弟取回的新书。”大婶很感动,说等母鸡下蛋换了钱就还他,陈光标说:“不用还,是我送他的。水井的水又不要成本。”这大概是10岁的陈光标人生中的第一次慈善捐献。
陈光标走在路上,只要看到路边水管未关严实、漏水,他总要去关紧它;看到别人的自行车倒了,总要去把它扶正。现在每次出差到机场,只要没有客人要陪送,他就打出租车,“不是小器,做了六七年的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我了解,开车会增加污染,能不开就尽量不开。”陈光标从来不用酒店的餐巾纸,因为“一棵树才能生产一万张纸,不能随便用。”
陈光标1984年至1985年在中医学院学习中医,1998年他在南京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成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这一年他赚了20万元,这是他正式创业以后的第一桶金。有一天,他从一张报纸上看到一个女孩要做心脏手术就差3万元救命钱,陈光标从自己的血汗钱里拿了3万元送到医院里,使女孩成功做了手术。
1999年,他赚了60万元,就用28万元回乡把从小读书来回走的一条近5公里的泥泞村路修好了,“从此孩子们去读书,村民进出村子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从1998年到2003年的6年间,陈光标捐了1000多万元,此前他奉行的是悄悄行善,不显山不露水。但2003年春节,父亲的一个劝告使他改变了主意。父亲说,你的钱既然没有一分不是干净钱,为什么做好事要不留名呢?你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大家都来做慈善。靠你一个人,终究力量有限。陈光标觉得父亲的话极其在理,于是开始“边做边说”了。
10年来,陈光标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被资助人数20多万人。2007年度捐赠总额为1.81亿元。陈光标有自己的“捐赠道德”——他从未向任何银行借贷过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就经济实力的总量来说,陈光标绝对不是“中国首富”,但他的行为却赢得了“中国首善”的荣耀。采访中,陈光标不经意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及时行善”。
2003年,江苏省几个慈善基金会全部慈善基金不到一个亿,但到2007年已经突破60亿元,陈光标很自豪,他认为这是政府引导的结果,和自己带头的作用也有关。多年来,他还一直遵守着“搞慈善的地方不投资,投资的地方不搞慈善”的原则,坚决把企业利益和慈善捐赠分开。
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自己独享;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和他人分享。——这,是陈光标的座右铭。
[本文根据6月19日陈光标报告会以及《企业家陈光标千里救灾感动中国》(京华时报2008年06月16日王京)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