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情结
陈鸣锋
55届南大数学天文系毕业生,于2005年5月20日母校校庆日在母校聚会。相距毕业,已经是半个世纪了,这次聚会的人数最全,该来的都来了,很有意义。通过聚会,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同时也增进了与母校的情感。在母校学习的几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愉快的一段日子。有众多的同学,真挚的友谊始终不相忘。毕业以后,我们分配到天南地北。知道你在山之南,每天和我们迎接一样的朝阳;知道你在江之北,每晚和我们仰望一样的星空。知道你在那座城市,和我们一样在为不曾更改的梦想忙碌;知道你在某夜晚,和我们一样会在梦里踏上相聚的旅程。知道你有时很烦很寂寞,知道你有时很棒很成功,知道你在攒钱买房,知道你在备课,知道你在写文章,知道你在打电脑知道你会祝福我们,就像我们永远都会祝福你一样!
虽然我们已经老了,但是我们的心未老。同学们为南大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高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南大数学系出了一位中科院最年轻的院士,这是值得骄傲的。会后校友们一同前去看望恩师周伯埙先生。他虽已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神采奕奕,声音响亮。我们见到他都非常高兴。校友们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并和他一起合影留念。周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造诣颇深、贡献很大、论文著作甚多且又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和著作,有的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如他的关于密率论方面的论文在五十年代曾被著名数论家Mann与Qstmann两本著作介绍和引用。他培养了很多国家建设人才,他的学生中有国家干部、专家、教授、院士、科学带头人等等。原南大副校长孙钟秀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平时还著书立说,笔耕不止,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
这次聚会,老教授张元继先生讲了一个“南大情结”的故事。一位校友谭超华教授从甘肃兰州大学来南京探亲,一天经过南大校门口时,很想进去看看。那时的门卫制度比较严,门卫问他:“同志,你找谁?”他一时答不上来,因为当年的老同学,不是调走,就是离(退)休了。他只好说:“50年代,我就在这里读书,我不找谁。”门卫又问他:“你还认识谁吗?”谭超华脱口而出:“我认识张元继先生。”但张元继先生早已退休了。后来他还是不得其门而入,只好怏怏而去。
我们这些南大的学子,路过南大,都想回“娘家”看看,也许时间紧,也许没有熟人,不能如愿以偿,但是走过南大门口,总是流连忘返,一步一回头,一个多世纪的“南大情结”是永远磨灭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