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历史系1957届毕业50周年聚会散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5-15浏览次数:1097


岁月如歌
——历史系1957届同学毕业50周年聚会散记

    今年是我们大学毕业50周年的喜庆日子,10月29日至31日,来自京、津、沪、闽、皖以及江苏各地的近20位同学重新欢聚在母校,大家心情无比激动,犹如在外闯荡了半个世纪的游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感到分外亲切和温暖!

同窗情深

    同窗四年是缘分,这缘分凝结成终身的友情,无法割舍。50年前我们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都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是同窗的情谊,使我们欢聚在母校,陈昇枢同学毕业后失去了联系,杳无音讯,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他点滴信息,多亏我校商学院一位教授的夫人,竟然通过公安系统网站,把他“挖”了出来,当接通昇枢同学的电话时,他激动万分,在电话中吼着:“太难得了,我一定要见到大家,太想你们了!”这次他特地从福州乘飞机提前来到母校,见到老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杜承星同学已逾80高龄,全家都认为年事已高不宜参加,他执着地说:我一定要去,不去我会终生遗憾的。子女们拗不过他,只好由他夫人陪伴前来参加。北京的乐秀钰、丁家祧、崔存达,安徽的徐时新、翁英豪,上海的喻方达,苏州的冯逸庭,南通的周月思,无锡的罗惜珊、黄重麟以及在宁的同学都来了。欢声笑语,雅号昵称,不绝于耳,白发苍苍的老人仿佛又回到50多年前。晚上欢迎宴,宴会厅中悬挂着不久前逝世的朱光汉同学所拟的对联:悠悠岁月难忘四载同窗谊;淡淡人生喜留五秩桃李情。以此怀念这位聚会的创导者、多才多艺的挚友学长。这次晚宴既是欢迎宴,又是祝寿宴,祝贺杜承星和“老童生”吴世民同学八十华诞,他俩喜切蛋糕,大家纷纷举杯祝他俩健康长寿。当年轰动全市高校的“五·二○”话剧导演兼男主角喻方达同学,在大家欢呼声中,当场编词,以京剧《盗御马》曲调放声唱道:“ 将酒宴摆置在欢聚厅上,我与众兄弟叙一叙衷肠。想当年在南园何等欢畅,到如今一个个白发苍苍,只要是身体健康白发又何妨!”他那高亢的喉音,声振大厅,引得在外面用膳的宾客都到门口驻足倾听,大声叫好,把欢迎宴推向了高潮。

母校巨变

    游子对慈母的感情是难以言表的。对母校的一草一木无不寄予深情。晨雾中同学们三三两两,在校园内逛了一圈,当年我们曾在其地下室上课的北大楼,依然那么巍峨;绿茵的草坪还是那么妩媚;当年的草棚大饭厅,已成为豪华的南苑,我们在其中享受佳肴美酒,却仍忆及当年在饭厅里比谁抢包子吃得多的可笑情景;多想在当年入住的一舍前留个影,可惜现在已被气派的高楼替代;西南大楼前的一排平房,胡允恭教授曾居住于此,我们常到胡老家请教学问,如今安放着100周年校庆时江苏省政府所赠的青铜大鼎。近年来校区内拔地而起十几幢高楼更使校园显得雄伟高大。母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大了,不仅仅是校园变得更美,更在于学术地位的提高。去年喜获全国唯一的自然科学一等奖;高校排行榜始终位居前列,就是证明。54年前我们有幸考取了南京大学,当初只为能考取大学感到高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清楚母校是享誉国内外的百年名校;母系是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的百年老系。我们以能成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生的一员为荣,无论走到哪里,当人们问起是哪里毕业的,我们都自豪地说:南京大学历史系。是母校、母系赋予了我们无价的荣光。

薪火传承

    岁月如歌,50年后我们又回到了母系,系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会议室里悬挂着“难忘四长载同窗情谊,喜煞五十年桃李芬芳”的对联。横批是:“师恩永存”四个大字。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已故的恩师韩儒林、胡允恭、王绳祖、蒋孟引、陈恭禄、王栻、刘毓璜、赵理海等教授,是他们耳提面命把我们引领进了史学研究的大门;是他们谆谆教诲,以身作则,使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安身立命的道理。母校、母系对我们的教育培养,使我们终生受益,毕生难忘。50年来我们从风风雨雨中走了过来,既有欢欣,也有辛酸;既有成绩,也有缺点。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工作在教育岗位上,也可以说我们接过了恩师们交给我们的接力棒,遵循恩师的教诲,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接班人。我们唯一可告慰恩师的是:我们没辜负他们的期望,踏踏实实地走过了五十年,无怨无悔,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系领导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系里的发展情况。真没想到,我们进校时韩儒林教授领我们看的图书室,那仅仅是间不大的书库,藏书仅仅数万册。韩主任指着那部《册府元龟》说:这是系藏的珍贵类书。系里新添了一台可放映幻灯片的机子,视若珍宝。如今这里的藏书已逾40万册,《册府元龟》已是极平常的用书。《四部丛刊》、各地方志……应有尽有;电化教育设备齐全。教职工已近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本科生179人,硕士生300人,博士生257人,已办成了名符其实的研究型历史系。母系的发展大家无不为之振奋。更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们手中的接力棒已交给了我们的学生,乃至学生的学生,他们远比我们这一代人强得多,很多人已经是颇有造诣的学者,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由衷地为此感到欣慰。薪火传承有后人,我们坚信母校、母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秦淮泛舟

    老人喜欢怀旧,尤其是学历史的,更对古迹有特殊的感情。尽管天公不作美,不仅寒流来袭,还下起了中雨,我们一行游兴不减,驱车来到石头城下,乘船荡漾在秦淮河上,此段秦淮河也是明代城濠,因为年久失修,污浊不堪,两岸居民饱受其害。近年来市政府在中央以民为本的思想的指导下,拨款数十亿,彻底根治。现在已是碧波粼粼、两岸高楼林立的风光带。坐在船中观赏两岸连绵不断的景点,真让人心旷神怡。在如此美景下,大家特别怀念先我们而去的九位同窗挚友,如果他们九泉有知会像我们一样高兴的。大家也更挂念身体欠安的同学,拿出手机给远在山西的段延贵、上海的蒋安祖等拨打了电话,请他们多多保重。中午在“俺家小院”品尝农家菜,两桌丰盛的美味,每桌只花了250元,不知是那位老兄,一抹嘴巴说:哈哈,我们都是二百五,值!引起大家捧腹大笑。晚宴也是欢送宴,除了佳肴外,还品尝了时鲜的大闸蟹。酒足饭饱,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虽然我们又得离开母校,但是大家深感,幸逢改革开放后的太平盛世,当今是我们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我们更应倍加珍惜,一定要更加愉愉快快、健健康康地安度晚年。夕阳更美好,来日再相会!(秦浩)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