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校友遗孀赞助陈裕光铜像基金始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1-25浏览次数:1163


一笔特殊类型的捐款
——海外校友遗孀赞助陈裕光铜像基金始末

    2007年上半年,南京金大校友会接受部分校友关于筹建陈裕光老校长全身铜像的倡议,通过各地校友会发出致海内外校友书,希望广泛发动校友募集铜像制作基金20万元。
    由于我们金大海内外校友居住过于分散,平时又缺少通讯联系,不少校友因为不知筹建铜像而募集资金一事,以致无法表示其心意,迄至6月15日才募集到17万元,距离原定募集数20万元尚有差额。为此,南京校友会向广大校友呼吁:希望通过私人之间的交往,向校友们传递这一善举信息,以便满足捐献者的心愿,从而协助尽快凑足基金,早日完成老校长全身铜像的塑建,以迎接明年金大建校120周年。
    这一倡议,使我联想到20年前与海外老校友何日华夫妇俩结交的往事。1987年,金大校友会为筹备出版《金陵大学百年纪念集》一书,曾向我征稿,希望我能为两位知名校友撰写两篇传略。当时,我欣然接受此项组稿任务,我找到比我前几届的何日华老学长,他是海外一家跨国集团的董事长,但为人十分谦虚,我请他给我提供一些有关他生平事迹的素材,由我整理成文后寄给他本人校阅定稿。记得在当年那篇传略中,我把何老学长年轻时在海外创业的过程与当年在华多处投资以及家庭情况都作了报道。出书后,我向校友会多要了一本准备寄给何老学长。由于该书的印制与装帧均十分考究精美,硬衬封面外加深蓝色烫金包装,唯恐邮寄途中受到污损,特地托人去新加坡时顺带送去给当事人珍藏。此后,近20年来,我与何家交往始终未断,每逢圣诞或春节,总有贺卡或短信问候,即使何日华学长病逝,他的遗孀何李廉凤女士仍继续与我礼尚往来。
    2001年元旦,我和老伴同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旅游,准备顺便去看望一下何李廉凤女士,事先曾约好日期与时间去她公司会面。不料,旅行团在新加坡的日程安排太紧,没有时间允许旅客单独行动。因此,我当晚写就一封短信,说明情况,连同带去的礼品,托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代我送去。
    今年上半年,我突然收到新加坡寄来的快递邮件一大封,内有何李廉凤董事长三位儿女联名给我寄来的英文邀请函,附有其母不同历史时期的玉照四帧,盛情邀请我赴新加坡出席其母84岁寿诞大庆,并且向我征集有关资料,准备为其母编写传记出版。我随即备了一份古式古香的大红贺寿卡,题写了一些祝辞,另外附函说明我年纪已大,今年82岁,腰腿有病而行动不便,不能赴海外参加寿诞大庆,只好隔海遥祝其母健康长寿,全家幸福!
    事后,我联想起老校长全身铜像资金募集尚有缺额,特函南京校友会征询是否可由我向海外校友遗孀募集资金,如蒙同意,我可以一试。至于成功与否,捐款多少,则由对方来决定。此事经金大南京校友会研究后,由肖信生副会长给我回信表示同意,并附来南京金大校友会请我劝募资金的委托信和《致海内外校友“关于筹建老校长铜像的倡议书”》,同时注明金大校友会和南京开户银行的英文确切译名。我据此出面写一份劝募信附内寄出。信中说明这次劝募是一项流传千古的社会公益事情,希望何李女士能为塑建老校长全身铜像慷慨解囊,共襄义举。
    20多天后,何李廉凤女士的秘书给我来电,征询我:这笔劝募款需用何国币种较为方便,能否先寄上海,然后由我再转寄南京,这样比较稳妥又安全。接着在我回电给予答复的五天后,对方就用特快专递寄来美金转帐支票一千元,经我挂号转寄南京校友会。我请肖信生副会长在收到这张转帐支票后,由校友会出面,写一封感谢信,连同收据附内,同时我也写一封简信一并寄往新加坡。两周后,肖信生学长再次来电告知银行已将支票承兑后收进校友会账户,我据此再电告何女士,并向她致以衷心的谢意。
    何李廉凤女士继承其夫何日华校友生前热爱母校、怀念校长的拳拳之心,慷慨捐款,使塑造铜像基金提前超额完成,塑建工程得以正式运作。据悉,迄至9月12日,“这种类型的捐款在我们450多位校友的捐款中仅此一笔。”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塑像大样,经修整合格后,明年10月上旬可以举行校长全身铜像揭幕典礼,从而在母校展现老校长风貌,永为后人瞻仰怀恩,也为金大建校120周年纪念活动增添一项重要内容。
    劝募已经落下帷幕,但海外华人热爱母校的善举却永远铭刻在我脑海中。
            (洪大璘)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