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先师王绳祖教授谈校训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0-30浏览次数:1208


回忆先师王绳祖教授谈校训
骆美熹

    这是1949年春节期间的事了。
    当时的历史系教授王绳祖先生是文学院院长兼系主任。由于我入学不久,且家又在浙江,所以寒假留住学校,王先生就邀我去他家做客。
    王先生一贯很严肃,可在家里却幽默风趣,这样我也就觉得不很拘束了。他先像作“自我介绍”似的说,他也是金陵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曾先后在集美中学及金陵中学教书。然后考“庚款”留学上了牛津大学,获得学位后回金陵大学教书至今。接着他就问起我的家庭情况并问我为什么投考金大,我说我是一个小学校长的儿子,家境并不富裕,得知金陵大学可以“工读自助”,又因为金陵大学也是一所名牌大学。他听了很高兴,说金陵大学虽是一所教会大学,但并非像有的人所说的是专供“公子哥儿”们读书的贵族学校,而且设有各种奖学金和可以“工读自助”,金大有优良的校风与学风,我校校训“诚真勤仁”就是具体的体现??。接着我就请他说“诚真勤仁”的具体内涵,下面就是王先生对校训的解释(可能我记忆的不够详尽):
    王先生说,“诚”是指诚信而言,就是诚实与守信,这是为人处事的准则;“真”指的是求真,即追求真理,例如研究历史,要尽可能去掌握第一手资料,去伪存真,了解历史的真实;“勤”指的是要勤奋治学和勤奋办事,做任何事皆需勤奋,离开“勤”字,就会一事无成;“仁”指的是仁爱,人人都要有仁爱之心,有了仁爱才能贡献社会,造福人类,不管各人能力大小,而人人皆应如此。他还举了历史系教授贝德士(Dr.Bates)为例,说贝德士虽是美国人,但在南京沦陷期间不顾惊险,利用外侨身份联合一些外国友人,在金大、金女大校区办起了“国际安全区”,拯救无数难民,抗战胜利后又在南京和东京国际法庭上指证侵华日军的血腥暴行。(这些众所周知的事恕不赘记了)如无仁爱之心是不可能去做的。
    听了这番话后,我领会到金大校训并非一般的学生守则,而是金大师生要求遵循的人生准则。王先生不仅如此说,也是这样做的,回顾他的一生,他始终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永远受人尊敬。“诚真勤仁”的校训,也体现了金大的校风与学风。
    母校与南京大学合并已整整五十多年了,金大的优良学风在南京大学得到了延续与发展。

(原载2006年10月《金陵友声》总92期)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