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阕歌,暂离别——再会,南大我的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7-08浏览次数:1150


此阕歌,暂离别
——再会,南大我的家
何檑

    四年。秋冬,春夏,春夏,秋冬……
    原来生活确似沙漏,只不过,当我们幸福快乐称心如意之时,漏口慷慨地将时间放走,我们浑然不觉;当我们郁闷伤悲烦恼忧愁之时,它又吝啬地细沙长流,我们万般无奈。人总是这样后知后觉,在生活的时空里兜兜转转。
    好在,只要我们于兜转中充实生活,认真,快乐,便总有收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却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在亲临其境在置身其中的境况里,我们一次次体尝,那些烂熟于心的词句是怎么样以平常和朴拙打动了你们,我们,他们。
    时间真快,大学刚入学时的夏末明湖荷香仍时时入梦,而临别校园的初夏此刻,栀子花亦已开了。栀子花开,如歌中唱,“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
    毕业在即,告别南大,告别我们依赖和留恋的母校,是否就会像个离家的孩子,背起行囊,面向光怪陆离的社会和毛茸茸的现实,一时间,频频回顾,慢了脚步?
    频频回顾,将要远去的那些人那些事的背影;不诉离殇,且道珍惜。
    慢下脚步,曾经经过的或熟悉或忽略的风景;再次相望,以待追忆。
    在校园里四处走走,告别南大,同时也作别这些日日经过的地方。其实我们过往的大学生活,不正是像一面深邃的风景,映照你我映照流水光阴么?
    喷泉。星湖的喷泉并不常见,水中花,不常开。因此见到的争涌怒放之景便弥足珍贵。于此处,我们过了在大学里的第一个中秋,也是这里,我们过了步入二十岁的生日被蛋糕涂抹了满脸……喷泉停止而水台边潮湿的印迹还在,满溢的水不经意就被撩起,连同池内浅浅的短短的绿藻,缠绕着记忆,不愿意在接下来干涸的日子里被忘记。喷泉的盛开的樱桃的季节, 末来得及找到贮存的方式,日子已过去。过去,便又是一季。
    我们告别浦园,在教学楼前合欢正盛之时来到鼓楼。
    我们又将告别鼓楼,在南园喷泉的夜霓虹与乐声中,互道珍重。
    蝴蝶、花树。刚入校的那个初秋,阳光异常地温暖,每日清晨放车子都能在花树间看到一两只留恋未去的白蝴蝶,颤抖的翅在已显枯黄的草丛中愈发单薄,似乎要透明了。“我将抖动透明的翅膀/在一个童话中消失”,是在一起感受留恋花香季节的苦涩吧?每次都想靠近一点看看是不是仍是昨天的那两只,又每次眼睁睁看它们扑闪着翅向淡淡的晨雾深处飞去,于是每次告诉自己,明天,明天一定会清楚。后来不知不觉就没有了期待,因为它们没有再来,更不知何时再来,就算明年再来也末必认得了。
    在拍毕业照时,花丛边也有两只白蝴蝶飞去又回来,不由得希望,是从前的它们。哪怕我并不能认得,而它们历经那个初秋,其后尽管严寒,尽管酷暑,却也随着一次春暖花开,于四年里每每飞回来。我是如此希望着。大概,我们之于母校,之于南大的校园,也是如此的希望。
    银杏树道。明黄的/银杏树叶子/纷纷落下/像散开的音符。套用了顾城的诗,是因每次看到鼓楼的银杏叶落都会想到这几句。
    南大的鼓楼校园是美的,当秋来时,天高云淡,仰头看蓝得纯净甚至让人晕眩的天,被金黄色与嫩黄色的银杏叶片点缀得像一幅奠奈的油画,如此浓墨重彩。其时会看见树下的黄叶似又多了许多,那上面的脉络在叶子的故事结束后才那么分明,可能因为先前我们只在乎那叶子的沃若,或者其上阳光的撒落,至于叶本身的成长陨落,我们却没有关注太多。
    银杏树是属于秋天的,秋天是属于金黄色的,属于阳光的,属于成熟与收获的。校园的秋天,意味着开始,面校园的夏天,才宣示着别离。在夏天毕业离开校园的我们,只会看到荫深绿重的银杏树,葱郁勃发,而不会踏着满地缤纷叶落,离去。人说草木也关情。
    秋天,其实未必萧瑟,它只是用它独特的生命方式诠释了一切希望与等待希望的可能。
    告别,其实不必感伤,我们只是踏上另一条征途开始新的起点,以我们四年的准备,以我们的勇气和青春力量。
    当时当刻,我们唯有感恩,对几年来的所有人所有事,因着这一切,我方今日之我。其实,要感谢的不仅仅是当时当刻,整个大学生活,无一不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这些厚重的幸福,沉甸甸地坠着轻灵的心,让它即使在日后流于琐碎芜杂的生活中也能勇于绚烂,亦能甘于平淡。
    感谢南大,用朴拙的心念表达。
    感谢生活,用最虔诚的语言。
    再向岁月回首,曾经那些花开,还在记忆深处停留,生活的美安睡在不败的花瓣上,暗香,浮动。我心,依旧。
    大学生活像一杯酒,等你把滋味摸透,不由得已醺醺似醉。也像一首歌,你唱我和,似乎开始在很久很久,却一直余音袅袅,欲止还休欲止还休。
    停笔,窗外一切睡去,只有月如钩,真想把上弦月的问候送到每个人的心头,让这个世界再多一分温柔。
    此阕歌,暂离别。临行临别,才顿感哀伤的漂亮。
    挥手依依喧呼:再会,南大我的家。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