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中:无愧家国无愧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10-23浏览次数:1070


魏纪中:无愧家国无愧心

     很多人知道魏纪中,都是因为奥运。中国奥委会前副主席、秘书长,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参与了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整整半个世纪,他都与奥林匹克相伴。

见证八年申奥

    魏纪中出生在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殷实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54年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南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是南京大学排球队的主力,继而成为南京市代表队、江苏省代表队的队员。选修课时,魏纪中选修了比较冷门的法国古典文学、戏剧,工夫不负有心人,加上何如教授的热情,魏纪中很容易就钻进去并学出来了。
    1958年大学毕业后,魏纪中被分配到国家体委,并在不久后到国家体委国际司,从科员做到副处长、处长、司长。“当时在国际司,我的工作就是和国际奥委会‘打架’”。魏纪中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的台湾当局仍然是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成员,国际奥委会虽然同意新中国参加奥运会,但同时也不反对台湾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参加。中国参加奥运会,就必然牵涉到复杂的政治问题。 
    魏纪中精通英语、法语,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谈判、打嘴仗,他甚至曾大骂国际奥委会是美国人操纵的政治工具。后来,他和时任国际奥委会秘书长的萨马兰奇建立了良好关系,被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朋友”,这种关系也为中国最后得以进入国际奥委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6-1997年,魏纪中担任中国奥委会的秘书长,同时也是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时奥申委秘书长。此时,在改革开放大道上疾驰的中国迫切希望得到世界的认同,北京开始了第一次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申办,但魏纪中一直没有对申办的结果过于乐观。作为中国奥申委的旗手,魏纪中直面着来自世界上各种尖锐的反对声音,过于政治化的申办氛围让魏纪中感到情况不妙。但面对国人越来越高涨的热情,以及不断上升的期望,他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过于乐观的估计直接导致最后一刻结果揭晓时,无数中国人心灵上的巨大落差。魏纪中由此得出那个一直不敢对人提及的结论——还是国力不行啊!
    整整八年,魏纪中一直处于心灵欠债之中。他感到自己工作没做好,伤了国人的感情,在他看来,再没有比伤国人的心更严重的事情了,从此他心中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到了2001年莫斯科北京二次申奥时,魏纪中主动请辞。“我是个败将,不适合再到前线了。”就这样,魏纪中的战场从前线转移到后方,更多地从国际奥委会的侧面来做工作。在中国奥组委内部,他主要负责财务预算、市场开发计划。在总计596页的《申办报告》中,他和何振梁、楼大鹏等人一起对文字稿进行修饰,并负责英文版和法语版的最后审定。 
    在第二次申办过程中,许多相熟的欧洲委员主动找到魏纪中,表示会投北京的票。从许多相熟的投票人那里,魏纪中了解到更多真实的信息,他认为北京成功的把握有80%,但魏纪中特讲原则,不该说的绝不乱说;不该早说的,绝不事先透露。申奥时,魏纪中在列宁运河边上的一个演播点,顶着太阳,淋着雨,一说就是七八个小时。其实他对北京申奥成功心中早有底数,但正式结果没出来前,他绝不透露一个字儿。任凭记者如何点拨,他就是不见真佛不烧香,而且还说得风趣、充实,绝不让你烦。这是本事,也是城府,更是经验。当萨马兰奇宣布结果时,魏纪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心痛才变成了欣慰,有一种还了债的感觉。在莫斯科中国大使馆,他与当年同是奥申委秘书长的万嗣铨痛痛快快地干了一杯,说,“我们终于对百姓有交待了!”

做大中体蛋糕

    作为资深体育外交家,魏纪中可以说是新中国奥林匹克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同时他又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近50年的体育工作中,魏纪中先后担任过中国奥委会秘书长,中国排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名誉委员,北京2008奥组委高级顾问,国际排联理事、副主席、第一副主席,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亚洲排联主席和世界跆拳道联合会执委。
    魏纪中治学严谨,办事认真,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出萨特的书,请魏纪中翻译,并担任总校订。在翻译过程中,他发现法国一位院士著的参考书中有几处错误,便给那位院士写了封信,一一指出,获得了那位院士的首肯,那位院士在回信中说,没想到中国还有如此精通法国古文的人才。当时正赶上评职称,魏纪中就凭着一部萨特作品的总校和法国院士的一封信,评上了高级职称,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魏纪中给人的印象是随和的。他被中国排球前辈钱家祥发现并带回国家体委后,1981年出任中国女排领队,和袁伟民搭档。魏纪中当领队从不搞宣誓之类的形式主义,而是从疼爱关心入手,想方设法让中国女排姑娘们高兴、放松。在日本打世界杯,每次开会袁伟民让领队讲话,魏纪中总是三言两语便起身离去,外出采购。孙晋芳爱吃鱿鱼丝,陈招娣爱吃大樱桃,毛毛、曹慧英爱吃花生米……他都一一记在心上。等姑娘们开完会,便到魏纪中那去领好吃的。“女孩子们嘴闲不住,比赛那么紧张,训练一天,开完准备会,吃点可口的零食,对她们是种轻松,上场打比赛也不紧张了。”
    有人说,魏纪中是福将,在体委40年可算是一帆风顺。从1986年开始担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女排就荣获五连冠,至今他还是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此后他抓跆拳道,跆拳道又连获奥运会冠军,现在他仍是世界跆拳道联合会执委。
    但魏纪中并不总是那么顺利的,他也曾备受坎坷。上世纪50年代末,部门进行年终总结。当时的负责人当着国际司全体同事的面批评他说:“魏纪中这个人自解放以来思想就没进步过,总是表现出一种没落的资产阶级的悲情……”魏纪中的父亲是烟厂老板,还在香港有一定的产业。当时,刚刚熬过三年自然灾害劫难的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已经埋下了伏笔,正处在一个精神狂热、物质极度匮乏的边缘。在这种背景下,出身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魏纪中首当其冲被点名了。魏纪中当时一言不发,心中坚信同事们不会同意这种评论。从那之后,他发愤学习业务,除了法语之外,他自学了英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因有语言优势,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很快,他成了体委离不开的能人。正所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1997年,国家体育总局组建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提议由魏纪中董事长。第一次开董事会,他事先默默准备了三天,闭门谢客。用他自己的话说:“咱学的是法文,干的是体育,从没想过会去做生意,而且当董事长。董事们不光是体委总局的人,要是当着外人的面说露了怯,丢的可不是我魏纪中一个人的脸。”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老总必须在两年内通过证监会的业务考核,才能获得资格认证。体育总局没有给一分钱,也没有什么体育资产,甚至在当时,与中体合作的只有类似卖飞机票的这样的企业,最大的困难在于,魏纪中没有任何经商经验。为了能进入角色,真正担起这么一大摊责任,64岁的魏纪中硬是咬牙苦读了一年多的书,用他的话说,这一年把一辈子的书都读完了。结果他考核成绩门门在90分以上。正应了“天道刚勤”这句话,魏纪中凭着这股狠劲儿,在两届任期内,使中体产业开发了房地产、赛事、健身、广告、保险等多项产业,不仅使原有的9000万资本升值翻了两番,而且魏纪中本人也学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产业专家学者,也才成就了这本《我看中国体育》的书。该书的最大特点是作者通过多年来亲身在体育工作实践中的体会,讲述中国体育事业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一部非常可读的体育经济教科书。但魏纪中谦虚道:“我这本书算不上什么理论,只谈观点。用经济的观点、法律的观点去说明体育的问题。改变体育界以往那种只会用行政的观点去面对体育问题的习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的观点属非主流,但不反主流。”
    这些观点是魏纪中花了8年的市场经济的实践,刻苦学习、钻研,结合了他40年的体育实践,梳理、凝聚出来的,形成了中国体育界扭转观念、解放思想、跟上全国宏观改革大环境的新思路,既有理论依据,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为中国的体育改革铺垫了一条生路,正因为如此,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主席何振梁才用“中国体育产业第一人”的称谓来评价他。这是很高的赞誉,也是中肯的评价。

享受生活

    魏纪中2004年从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上退下来之后,面对总局领导的执意挽留,魏纪中坦言:“我能干点什么就干点儿什么,不能干什么了我就不干了,但我还会读书,或与媒体合作写点什么。总之,还要继续尽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应尽的责任。”这便是魏纪中的心思,无愧于人,宁静致远。
    攻书敬业、活到老学到老,并未丝毫减少魏纪中的生活情趣。熬夜公关时,一大盘牛肉、两瓶啤酒挥洒着他天生的豪放;读书思考时,欧洲古典音乐的旋律弥漫在他的四周,反衬着他的品格和修养;一闲对百忙时,浸染在老伴儿的琴声里,感受着诗情画意,默默地端上一杯热茶,释放着对老伴儿会心的关爱。
    就这样,魏纪中念着家,爱着家。他喜欢京剧,却绝不到剧场去看,只在电视机前,打开戏剧频道过过瘾。夫人是学音乐的,魏纪中每次出国,都要带回不少经典音乐的CD碟来。一架钢琴,一曲梁祝;一台电视,两段西皮;几碟CD,百首经典;一壶热茶,对坐品茗。两位老人品不够生活的情趣,享不尽恩爱温馨……
    这就是魏纪中,68年的风雨历程,他生活得塌实,坦诚,儒雅而潇洒。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忙,无愧家国,无愧于心。(友正)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