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5-07浏览次数:1433




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校友总会会长  韩星臣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学长、各位领导和来宾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校友总会,向来自海内外的各位校友代表问好,衷心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回到母校参加第四次校友代表大会。同时,我也希望通过你们向在海内外工作和学习的各地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祝福。
    现在,我代表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代表们审议。
    2002年5月,我校举行了第三次校友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校友总会第三届理事会。当时我代表第三届理事会提出:校友工作要以促进母校发展、促进校友所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校友个人事业发展为目标。五年来,总会遵循章程宗旨,在理事会全体理事和海内外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沟通母校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和情谊,推动母校与地方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上述目标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通讯》和网站为平台,做好校友联络工作。
    母校是校友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校友总会是母校联系校友的桥梁和纽带,校友联络工作是总会的一项主要工作。我们通过编辑发行《南大校友通讯》、不断增强“南大校友网”网站的功能,扩大与校友的经常性联络,开拓了校友联络工作的新局面。
    1、编辑发行《南大校友通讯》季刊。本着“传播母校信息、报道校友活动、宣传校友业绩、弘扬南大精神”的宗旨,五年来,我们按季度编辑发行了《南大校友通讯》共19期近10万册。我们在广泛征询校友意见和吸取同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对内容、版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增加了篇幅和信息量,栏目稍有调整,版式也更加美化。通过《通讯》的发行,我们及时将学校的最新情况报告给海内外校友,宣传学校和校友取得的成就,扩大学校影响,弘扬南大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各地校友的活动情况,为各地校友活动信息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加强了校友同母校的互动,使得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我们还及时将《通讯》的内容载入总会网站,做好《通讯》电子版的维护更新工作,加入彩色图片,使版面图文并茂。《通讯》的编辑发行受到了广大校友的普遍欢迎和赞扬,也得到了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各地校友会积极组稿,不少校友踊跃投稿,为《通讯》增光添彩。
    2、建设新版“南大校友网”。五年来,总会网站不断更新完善,强化服务功能。考虑到校友网站的使用者绝大多数在校外的特点,2003年,为提高上网速度,便于校友访问浏览,总会在电信网上采取主机托管的方式开通了新的“南大校友网”网站()。制作了新的主页,以崭新的面貌、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交流功能为海内外校友服务。网站还为每一位注册校友提供了终身免费电子邮箱。总会已经将我校自1953届至2006级共计12万多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数据录入数据库。新网站开通以来,已有1.2万校友在校友网上登录注册,“校友论坛”内创建班级近千个,有关校友论坛也反响热烈。
    同时,总会注重为注册校友提供服务。例如:给注册校友送上生日祝福、发布校友活动的信息,回复校友的来信等;从2004年起每逢中秋、元旦、新春等佳节,给校友发送电子贺卡;为邮件系统安装垃圾邮件过滤器网关软件,确保网络的安全;不断对网站进行改版升级,今年还将对“校友网”进行一次全新的扩容改版,有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3、继续做好经常性的校友通讯联络工作。海内外校友有十多万人,总会需要通过各地校友会、各院系校友分会和一些知名校友形成联络网,与广大校友保持联系。为此,我们不断更新各地校友会负责人和部分知名校友的数据库,始终与他们保持着经常性的通讯联络。五年来,这些校友的人数已逐步增加到近3000人,总会每年向他们寄发《校友通讯》、信函等均达数万人次。“校友网”上的注册用户已有1.2万人,Email往来已成为方便快捷、经济实用的联系方式,尤其在与海外校友的联系上更是如此。
    二、加强校友会组织建设,构建校友工作网络。
     校友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校友联络工作必须依靠各地方校友会、各院系校友分会来开展,才能卓有成效。
    1、各地方校友会建设是推进校友工作的组织保证。五年来,一批新的地方校友会相继正式成立,进一步扩大了我校校友会的组织网络。
    学校和总会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地方校友会的建立,多次亲赴各地积极推进,与当地有关领导商请给予支持。每当新的校友会成立,或校友会进行换届选举,学校和总会领导都前往参加成立大会,带去母校的祝福和问候。先后新成立的校友会有:江苏的宿迁、扬州、泰州、淮安,欧洲的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悉尼和美国的休斯顿、芝加哥、费城等地区校友会,以及作为总会分会组织的管理精英学友会共12个校友会。还有英国、河南、青岛等一些地区已有校友会筹备组,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校友会。这些校友会的建立,有的具有开拓性意义。如欧洲、澳洲校友会的成立,改变了原来海外校友会组织集中在北美地区的状况,增大了校友会组织网络的覆盖面,扩大了我校在海外的影响。而管理精英学友会及其金融行业俱乐部、传媒行业俱乐部的成立,则标志着我们的校友会组织由横向的地区向纵向的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校友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表现。
    有不少校友会重新编写了校友通讯录,加强与母校和校友的联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扩大了母校和校友会在各地的影响,也使校友会的凝聚力得到增强。
    2、院系校友分会逐步健全,校友数据库不断更新。百年校庆期间,各院系的校友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进,也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发挥各院系校友分会的作用,使校友工作在百年校庆之后能够持续地、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2003年总会先后分五批约请各院系负责校友工作的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领导召开校友工作座谈会。各院系领导都认为加强校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校友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作为有领导分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完成。目前,各院系校友分会组织已经逐步健全。五年来,总会与各院系分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互通信息,互相合作,大力促进了返校聚会等校友活动的开展。
    五年来,总会通过各院系校友分会、各地校友会和其它途径,对全校31个院系及单位校友名录的数据库进行了核对更新,并主动收集各个院系返校聚会校友的新数据、收集各地方校友会整理更新的通讯录,不断充实、更新校友信息。目前,校友名录数据库已收集了10多万条校友信息。
    三、走出去,请回来,积极组织开展校友活动。
    只有经常的、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才能使我们的校友会充满勃勃生机。五年来,总会和各院系分会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友活动,包括学校和总会领导去海内外各地参加校友活动、热情接待各地校友来访、组织校友返校聚会和举办各类校友工作会议等。
    1、学校和总会领导参加各地校友会活动。学校和总会领导十分重视加强与各地校友的联络工作,经常专程参加各地校友活动,特别注重利用外出开会或参加其他公务活动的机会,主动安排时间看望各地校友。五年来,韩星臣书记、蒋树声校长、洪银兴书记、陈骏校长、郭广银常务副书记、施建军常务副校长、贾怀仁常务副会长等学校领导和总会领导先后分别参加了数十个城市的校友活动,平均每年有10多次参加各地校友的重要集会和聚会活动。在和各地校友的聚会中,学校和总会领导向校友们介绍学校的发展现状,感谢他们为母校发展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听取他们对母校发展的建议,进一步加强了母校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学校和总会领导去各地参加校友活动时,一些地方的领导欢迎和会见学校领导,当地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有效地扩大了我校在海内外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与地方的合作。
    2、接待校友回访母校。接待校友来访也是总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总会每年接待来访的海内外校友达上千人次,他们或是回来参加校友聚会,或是看望师友、故地重游,或与母校洽谈教育科技合作,或为青年学子做“校友风采”讲座等等,总会都热情做好活动安排或做好接待工作。
    五年来,来自50多个地方校友会的负责人先后近200人次回访母校并联系商讨校友会工作;台湾著名文学家余光中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初大平研究员、美国UTD副校长冯达旋博士等先后回校参加“校友风采”系列讲座,为在校师生做了精彩报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教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院士、美国道斯湖公司总裁杨丹博士、江苏奥雷光电公司首席执行官黄振春博士先后回校参加本科新生开学典礼并作为校友代表致辞;金俊烨、裴宰?]、马大任、田刚、夏志宏、王江、肖刚、孙刚、毛如柏、杨洁篪、周文斌、王俊杰等众多知名校友先后回访母校。
    3、推动各院系校友开展返校聚会活动。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同年级校友入学或毕业“逢十”周年返校聚会,是凝聚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加强校友与母校的交流合作,促进母校和校友事业发展的一项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活动。从2003年起,每逢“五一”、“十一”长假和校庆日,总会积极与各院系分会联系,推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使该项活动逐年增多。
    2003年中美中心、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系等院系组织了规模较大的海内外校友返校聚会活动。从2004年开始,规模不等的返校聚会活动逐渐增多,每年有20多次。其中,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化学化工学院等院系更为重视这一工作,每年都有计划地组织2~3次校友返校聚会活动。
    对于校友们的返校聚会活动,总会和各院系分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聚会时提供场所、准备茶水、分发《校友通讯》和校友网站介绍材料;聚会后汇集照片资料、活动报道稿和校友通讯录,在《校友通讯》上宣传报道校友活动,并及时更新校友数据库。学校和总会领导参加了大多数的校友聚会,向校友们介绍学校的发展现状,表达母校对广大校友的关爱之情。
    4、开展校友工作研讨,促进校友工作开展。为了总结经验,开拓视野,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校友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各地校友会之间、校内各院系分会之间和各高校校友会之间开展工作研讨,召开和参加了一系列工作研讨会。
    总会于2004年11月在镇江、2005年4月在南通、2006年11月在无锡分别召开了三次省内各市校友会负责人工作座谈会,同时邀请上海、安徽、浙江等周边省市的校友会负责人参加会议。学校领导每次亲临会议介绍学校情况,与校友们一起共谋学校的发展大计。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充分交流了各自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校友活动的经验。
    为了开拓工作视野、开展与兄弟院校校友会的工作交流,由我会倡议和主办,200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江苏高校校友工作研讨会。该研讨会以年会形式已召开了4次。总会还承办了中国高校校友工作研究会2005年度的常务理事会议,来自全国各知名大学的近30名代表交流了各高校开展校友工作的经验。
    此外,总会每年都应邀参加由中国高校校友工作研究会举办的年会,提交工作论文,积极发言与同行交流,并在与同行的研讨中获得启发,开拓了思路。在2003年召开的第十次年会上,总会获得全国“高校校友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名列前十佳。2006年韩星臣会长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高校校友会会长论坛”,提交论文并作重要发言。
    四、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联系校友多方面支持学校发展
    我们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校友活动,努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以及发展工作服务,并通过校友活动宣传母校,扩大学校的影响。近年来,总会配合学校主管部门,在各地校友会的帮助下,给海外已有学术成就的校友寄发材料,联络聘请他们担任学校学术顾问,欢迎他们回校工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服务;联络部分地区校友会负责人担任学校特约发展委员,委托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筹资联络社会各界,争取广泛支持。
    海内外校友热心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出资出力,运用各种方式支持学校的发展,充分表现了校友们对母校的深厚情意。
    1、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科技交流活动,扩大母校影响,促进母校与外界的合作。2003年9月,通过总会联络,在美国旧金山、达拉斯、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等地区校友会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我校学生民乐团访美举办了6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2004年10月,在英国、法国和德国校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校学生交响乐团分别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和我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成功举办了3场演出。这些演出既传扬了我们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展示了当代南大学子的优秀风采,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与外国大学生的交流,同时也增强了海外校友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镇江、扬州、徐州等地校友会利用百年校庆的资料先后在当地举办了“南京大学校友书画作品展”、“南京大学百年辉煌图片展”、 “南京大学‘211’和‘十五规划’成果展”等大型展览,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去年9月,苏州校友会成功举办了“首届南京大学暨苏州校友会科技项目展示洽谈会”,并于11月在苏州工业园区再次举办了“南大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共展示了我校近百项科技成果。福建、镇江、南通等校友会先后邀请母校专家举办了“南大专家院士八闽行”考察交流活动、“南大专家、院士镇江行”报告团系列讲座和“江海互动,促进南通跨越发展”专家院士考察咨询活动等。2005年,福建校友会协助地方政府筹办“两岸知名大学校长论坛”,我校洪银兴书记应邀出席并在论坛上作了精彩演讲。
    同时,校友们还主动帮助母校与外界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如:在扬州、南通、泰州、常州、无锡、马鞍山等地校友会的积极联络下,母校先后与各市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的协议,为母校服务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江西校友会副会长、江西省气象局陈双溪局长率团访问母校,与母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美国肖强教授、韩国裴宰?]教授等在国外大学工作的校友积极主动为母校和所在大学牵线搭桥,帮助我校与国外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徐州、无锡、镇江、苏州、南通、泰州、福建等不少校友会为母校和地方及企业科技合作、成果转让和合作办学多次来母校联系,参与洽谈,发挥了桥梁作用等等。
    2、海内外校友心系母校,热心支持学校发展。五年来,海内外校友继续大力支持学校各方面的发展,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式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潘琦、黄振春、孙飘扬、陶炜、王洪飞、谢嘉林、竺稼、宋正荣、吴泓等20余位事业有成的校友企业家先后加盟学校董事会,分别捐资数十万元或百万元支持学校建设;杰出校友杨丹博士尊师重教,捐赠价值100多万元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用于母校教授的日常保健;北京中大南大校友会向母校捐赠了已故老校长潘菽的纪念铜像;金大校友会正在发起捐款,准备在校园内建立陈裕光老校长的塑像;中大旅美校友会前任会长马大任学长发动旅美校友捐赠个人藏书,并不顾86岁的高龄,多次奔走于大洋两岸,推进“赠书中国计划”,协调落实向母校和国内有关高校捐赠图书。
    还有诸多校友加盟学校学科建设、为学校建设给予政策性支持或其他各种形式的支持,为母校发展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一批在海外学有所成的校友应聘回归母校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在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方面,为母校做出了很大贡献。近年来,有关在宁校友为学校仙林新校区的征地和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还有一些知名校友为母校牵线搭桥,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母校建设。例如胡才基、徐晓蓉校友联络香港企业家资助母校建设;陈德铭校友向美国企业家唐仲英先生热情推介母校,为促成唐仲英基金会资助我校建设国家实验室作出了重要贡献;等等。
    3、继续募集校友基金、积极推动校友奖助学金的设立。五年来,我们不懈努力,继续开展校友基金的筹集工作。先后编印了“关于继续筹集南大校友基金的信”和精美的筹集校友基金彩色宣传折页寄发给校友。到目前为止这一留本基金已达到150多万元。基金的利息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利用校友基金的利息设立的“南京大学校友基金奖助学金”。每年奖励8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每人4600元人民币。
    对于每一笔捐款,我们都认真登记造册,及时寄送感谢信和捐赠证书,并定时在《校友通讯》和校友网上公布校友基金的收支情况和芳名录。
    设立校友奖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是校友感念母校培育之恩,回馈母校之义举。2003年以来,海内外校友先后设立了美国校友基金会奖助学金、李航涛―张景梅奖助学金、南京大学校友基金奖助学金、耀良精英奖学金(由杨丹校友设立)、刘光钊奖助学金、高玉民校友奖助学金、78生化奖学金(由生命科学院78级生化校友设立)、管理精英学友会奖助学金、知行文教奖助学金(由校董程正平先生设立)、无锡校友奖助学金等10多个奖助学金。先后资助学生200多人次,已累计资助101万元。“助困励学、爱校育人”的理念和“惠教泽学”的精神已为越来越多的校友认同和发扬。
    五、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增强应届毕业生的母校情结
    在校同学是校友的新生力量,在校期间就对同学们进行校友意识的培养是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总会积极利用新生开学、毕业生离校等机会增进同学们对母校的感情。每年的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我们都邀请杰出校友代表出席并在典礼上致辞,强化“我们都是南大人”的概念,坚定“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的信念,提前为他们播下校友意识的种子。
    同样,我们十分重视对应届毕业生的校友意识的培养和强化。从2004年开始,总会支持和帮助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每年举行应届毕业生聚会活动,让应届毕业生按就业地区建立联络小组,在离校之前互相熟悉起来,为日后的校友联络和聚会奠定基础。这项活动在应届毕业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一致认同。总会还积极帮助他们建立与各地校友会的联系。为了让各地校友会掌握信息,及时吸纳新校友加入当地校友会组织,总会每年在毕业生离校后汇总分析毕业生的信息并将其分送至各地校友会,受到各地校友会的欢迎。从2004年开始,总会每年都积极发动应届毕业生登录“南大校友网”并向已在校友网注册的毕业生赠送带有南大标志的纪念品。
    2006年5月,总会支持帮助在校生建立了学生社团“南京大学学生校友发展中心”。希望通过该社团面向在校学生开展校友活动,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建立毕业校友与在校生更为直接的联系,为学生的成才教育、社会实践和职业发展服务。一年来,该中心邀请知名校友返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由他们编辑印发的《南大人》杂志已经出版两期,他们的“南大人”网站也吸引了不少在校生登录。我们还鼓励该中心成员利用寒假、暑假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访问各地校友,参与各地校友的活动。
    各位校友代表,本届校友总会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地校友会和校友们的支持与协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校友总会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校友总会的工作与广大校友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发动全校师生、发动广大校友广泛参与校友活动,充分利用母校资源促进校友所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校友个人事业发展,以及发动校友支持母校发展方面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地方校友会组织网络。目前一些边远省份的校友会还没有组织起来;或者虽然组织起来了,但因为人事变动、挂靠单位及注册登记等问题,活动开展时断时续,不能正常化。这需要校友总会积极推动和帮助,以便积极发挥地方校友会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继续宣传发动,推进各院系校友分会的工作。我们要协助学校动员各部门、各院系和全体师生员工关心、支持、参与校友工作,充分发挥校内校友工作网络的作用,力争开创校友工作的新局面。
    再者,要重视探索母校如何面向广大校友,合情、合理、合法地做好为校友服务的工作。母校有责任延伸自己的教育功能,为校友的终身学习提供优惠条件。同时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建立互助基金、提供进修和培训、提供各类信息咨询以及优惠提供校内公共设施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服务校友,帮助校友在社会上立足发展和建功立业。 
    最后,我们不仅要认识和重视校友对于母校的物质资源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和重视校友在提高母校社会声誉,推动母校与地方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母校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下一个五年是母校仙林校区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们应以此作为切入点,切实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发动校友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校友,我们拥有一个值得自豪的母校,近年来的发展和成就已经有目共睹。我们拥有无数值得夸耀的校友,十多万校友遍及海内外,不少已成为各行业杰出的中坚力量。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校友总会的建设,使它与母校和校友的成就相适应,成为一个既受校友欢迎又能协助和促进母校、地方和校友个人事业发展的校友总会。让我们全体海内外校友团结起来,为母校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而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