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一科研成果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近日,教育部科技委公布了“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结果,我校主持的“银河系英仙臂距离的高精度测定”项目榜上有名。
2006年美国时间1月6日,最新一期学术杂志《科学》刊登了以南京大学为第一单位、徐烨博士为第一作者的四位中外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他们精确地测定了银河系漩涡结构中离太阳最近的英仙臂中一个大质量分子云核的距离和运动速度,其中测得的该分子云核的三维运动速度有力地证明了银河系密度波理论。为了进一步说明该项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该期《科学》杂志还在封面对这项成果进行了展示。
《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一文是上海天文台徐烨博士在我校天文系进行博士后工作期间与其导师、我校天文学系教授郑兴武,美国哈佛-斯密松宁天体物理中心玛克?瑞德(Mark Reid)博士以及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卡尔?曼顿(Karl Menten)教授共同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的精确测定不仅证明了银河系密度波理论,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天文学领域关于“英仙臂距离”的争论,这意味着人类能够直接测量银河系的大小和它的运动学,对精确测量宇宙的大小和年龄具有重要意义。该项观测技术对精密射电天体测量的潜在意义同时得到了天文学家的高度肯定。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