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召开总干事扩大会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4-12浏览次数:1071


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召开总干事扩大会议
总结2006年下半年的活动,安排2007年上半年的工作

    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总干事扩大会议于2006年12月2日上午在教育部老干部之家(逸仙堂)召开。会议由副会长兼总干事骆继宾主持,副会长王道荫、方积根、张青松,副总干事吴俊燕、周道荣、陈国铭、罗洪元、阎凌竹,以及常务理事王竹琴、王民栋、李滔、刘承汉、李成俊、金传豪、庄文雄和赵令勋等17位同志出席。会议对2006年校友会下半年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讨论了2007年上半年校友会的工作安排。
    通过回顾和总结,大家一致认为,2006年校友会活动很有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各院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中央大学工学院北京校友于2006年9月23日在国家教育部老干部局和乐堂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联谊会。正当秋高气爽,大家兴高采烈,一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年;二是为22位90和80高龄的学长祝寿,骆继宾学长致祝寿词;三是请张振?{学长给大家作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的报告。今年还特邀了艺术系音乐组的方应暄、王萃年、洪慕莲学长参加联谊会。他们的歌声使得老校友们更加精神振奋。
    2006年9月23日,部分中大校友(研究院的陈镇球、法学院的李芳、文学院的高叔眉等)应邀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65周年校庆活动。他们曾经在北外工作过或学习过。这种特殊的双重校友身份,使北外和中大-南大在无形之中靠得更近了。在这次活动中,他们还会见了留在北外工作的中大校友张才尧和金大校友陈琳。
    11月18日,中大南大外文系俄语组48-50级北京部分校友欢聚一堂,为2006年八秩寿星杜水伯学长和黄敦润学姐祝寿。当年校团委书记章嘉民、校学生会主席穆静轩、现任北京校友会副总干事吴俊燕,以及詹汝琮、曾俊伟、孙家恒、胡树礼、王惠民等8位校友会聚到北大燕北园黄大姐家,赠送寿星我国的古老俗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字拆开是八十八,“茶”字拆开则是二十加八十八。我们衷心祝福两位寿星高寿到一百零八! 
    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们是民主青年》、《光明颂》等革命歌曲。席间,畅叙情谊,青春无悔。看今朝,耄耋之人,安度晚年!
    2006年10月25日,秦宣夫百年诞辰,《秦宣夫百年诞辰画展》暨《秦宣夫文集》、《秦宣夫画集》首发式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刘承汉学长组织北京校友参加首发式。秦宣夫是原中央大学美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中大南大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张青松及在京的部分校友方应暄、王萃年、洪慕莲等也参加了开幕式,并敬献了花篮。梁玉龙和刘承汉等老学长应邀参加了学术座谈会。
    12月中旬,沈如钢、章宗恪夫妇,别出心裁,给在京的和外地的校友发出了“恭贺新禧”贺年信,送去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11月下旬,沈如钢、章宗恪夫妇参加了三里河“上海人家”举行的中大(40-45)北京校友联络组成员聚餐会,交流了校友会情况。
二、接待海外校友
    2006年8月上旬,旅美中大校友会前会长马大任携夫人回国旅游。在京期间,骆继宾副会长、王竹琴、梁赞勋等,以及马大任的好友,会见并宴请了他们。骆继宾副会长向马大任学长表达了敬意和热烈欢迎。马大任学长一再表示,要珍爱生命,为祖国多做一点事情。
    2006年8月,中大边政系校友,已故“中外杂志”创始人王成圣的儿子王文正和儿媳陈秀英(现任“中外杂志”发行人和社长),应有关单位邀请来北京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研讨会。8月7日,张青松副会长、王竹琴、王庆淑、刘敬坤等在南大驻京办事处会见并宴请了他们。张青松、王庆淑、刘敬坤分别向王文正和陈秀英夫妇赠送了会刊、中国画和“中国教育大事典”(请他们转赠台湾中央大学)。王文正和陈秀英夫妇向校友会捐款人民币2000元。
    2006年8月19日,原中大音乐系教授周崇淑(体育系主任江良规夫人)和卢雅文校友从美国回四川、云南旅游,路过北京。音乐系的方应暄、王萃年、洪慕莲、武联珠等和体育系校友高颖英,以及部分校友的子女,相约在翠宫饭店聚会。聚会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自始至终在亲切热情的气氛中进行。
    2006年11月30日,中大艺术系老同学在北京市政协聚会,欢迎从美国归来探亲的徐士?O校友。徐士?O的好友王竹琴、穆广仁、程德、武联珠、程方、帅能英、夏秀容,以及张青松副会长等到会。徐士?O是1946-47年中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梅振乾的夫人。今年8月,梅振乾校友病故。徐士?O带着丈夫的遗愿,准备回故乡宜宾和重庆沙平坝探视。忆及当年在重庆的生活和学生运动,这些年过八旬的老校友,心情还是那样的激动。
三、校友会组织建设与问题
    2006年,地质系、地理系、外文系、历史系、中文系、新闻系等许多系的校友分会,经过民主协商,召开大会,改选了新的领导机构(气象系原定8月召开大会,改选领导机构,因故推延举行)。并且,各系根据自己的特点,举行了新年团拜会、学术报告会、联谊会、座谈会等等。各分会新的领导成员,都相对年轻化了,给校友会带来新的活力。
    近10来,每年分配来北京工作的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有150-200人。新增的这些新校友至少有1500人。为了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为校友会作贡献,今年6月,校友会成立了以阎凌竹(2000年新闻系毕业生)为组长的“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青年校友分会”筹备组。筹备组正在扎实工作,以几个系和年级为依托,逐步扩大,形成有效率的青年校友分会。校友会网站将成为他们重要的工作平台。
    校友会网站自2005年9月1日开通以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联系北京与外地校友方面。罗洪元副总干事拟在适当时候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挥校友会网站的作用。
    一些院系的校友分会,组织不够健全,活动开展甚少,需要进一步做好联络工作。
    本届校友会到2008年3月届满,届时需要召开校友理事大会,选举新的组织结构。现提请各院系分会,在适当时候讨论酝酿校友会换届的问题,并提出会长、副会长、总干事、副总干事,以及常务理事候选人名单来。
四、关于潘菽校长塑像的进展
    2005年2月,北京校友会发出“关于在南京大学树立潘菽铜像的倡议书”以来,得到了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学和北京校友的热情支持。塑像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大老学长梁玉龙先生的夫人、中国著名雕塑家张德华教授创作。2005年8月,完成了小样创作的张德华教授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她的女儿梁好,从美国归来,继承她妈妈的遗志,继续大样创作。现在塑像已告完成。
    2007年3―4月制作塑像的底座。这项工作,将由南大校友总会和南大相关部门出资和承建。潘菽校长塑像的位置,初步确定在南大校园校史博物馆(旧图书馆)东北角的“5?20”纪念亭附近。
    潘菽校长塑像的落成典礼,作为母校105周年校庆的一项重要活动,将安排在2007年5月校庆期间举行。

    关于2007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1、纪念“5?20”运动60周年
    为隆重纪念1947年5月20日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大学开展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革命运动,校友会已成立纪念活动筹备组,研拟纪念活动内容。筹备组成员有:穆广仁、王庆淑、王竹琴、王民栋、李方、章嘉民、骆继宾、张青松、吴俊燕、罗洪元、阎凌竹等。初步计划是:(1)在第四期会刊开辟专栏,登载一组纪念“5?20”运动的文章;(2)选派代表去南京,参加“5?20”论坛以及相关纪念活动;(3)2007年6-7月,在北京召开纪念“5?20”运动大会。具体计划正在进一步拟订。
    2、纪念潘菽校长110周年诞辰
    潘菽校长塑像的落成典礼计划于2007年5月20日前后在南京大学举行。
    为此:(1)校友会拟选派代表,联合相关单位邀请全国政协、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江苏省的领导,以及潘菽先生家属,出席落成典礼和其他活动。(2)在第四期会刊开辟专栏,登载一组纪念潘菽校长的文章。
    3、组织好新春团拜会、学术报告会
    4、加强校友会组织建设
    5、切实开展科技咨询及有利于校友会发展的活动
(张青松)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