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行
――记历史系1955级的一次校友活动
2006年11月初,我们历史系1955级校友11人,应同班同学郎达高之邀,去其家乡浙江永康聚会并游览永康。这是继2005年9月庆祝入学50周年后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古人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们虽仅一年不见,却故友重逢,亲切非常,遥念之情,溢于言表。
永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市,有1700多年的历史;永康也是一座生机勃勃的新城市,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五金王国”。
我们第一天上午的活动是参观永康五金产品展览,亲身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无比活力。下午我们浏览了永康市容。永康是一个海滨城市。大凡有江河贯穿的城市,都有得天独厚的秀美与清澈,永康亦然。建于明代的西津桥是中国最长的石墩木梁重檐廊桥。桥的跨度长达200米,几乎像是一座现代的大桥,但她是古老的。她的美丽与独特在于重檐长廊。雨天时,行人在桥上行走、躲雨,一无所碍,也便于悠然自得地欣赏沿河两岸的美景。
第二天,我们去游览了著名的方岩风景区。这个大景区由石鼓寮、五指岩、五峰书院等名胜古迹组成。方岩之美、之令人流连忘返,不仅在于它的秀美与险峻,还在于它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是我们想不到的。
五指岩上最引人注目的景点是胡公殿。胡公庙里香烟缭绕,热闹非凡。胡公是历史上为民**的大清官。在胡公殿广场西端的墙壁上,有毛泽东手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青石语录。毛泽东主席1959年,视察永康时,对永康县委书记说: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胡公大帝不是神,而是人。他姓胡名则,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应该多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
在登上方岩顶峰后,我们下山来到了北宋两位大哲学家朱熹、陈亮讲学论理的地方―五峰书院。不见了胡公庙四周那种热闹,骤然出现一片肃默的宁静。道路宽平,绿树成荫。陈亮的黑色大理石全身像,巍然屹立在林边的平地上,雕像的底座上镌刻着陈亮的自传。多思多行,永康人民不无理由认为今天他们的进步是与先哲的教导“经世致用,讲求事功”、“行重于知”分不开的。
再往前走不远,我们看到了一组抗日战争期间的纪念地。如“浙江省政府办公旧址”碑石告诉我们,永康曾是浙江省政府所在地。1938年,黄绍?f(时任浙江省主席)与周恩来亲手培植的两棵树如今已成了高达七、八米的参天大树,像孪生兄弟一样,笔挺地矗立着,一边的“手植树纪念碑”已成为国共合作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振兴中华的象征。
第三天上午,我们未作远行,只是去看了看当地的农贸集市。永康已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开大步,但古老习俗――赶集,还保持着,每周两次。集市,毕竟是中国古老习俗,农业社会里朴素的市场经济啊!永康不就是在这个朴素的环境里走过来,变成一个从事国际五金贸易的大市场吗?
三天的聚会过去了,带着满足、愉悦的心情,我们各自踏上归途,开始期盼下次的聚会。(李庆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