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冬季号

致海内外校友的新年贺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9-22浏览次数:1086


致海内外校友的新年贺信

亲爱的海内外校友: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请允许我们借《南大校友通讯》一角,向海内外校友拜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对我们来说,2006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南大发生了几件大事,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我们顺利完成了党政班子的换届和调整,目前,新一届领导班子已经齐心协力地投入了工作,正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奋力拼搏,开创南大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第二,2006年10月28日,教育部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了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共同注资14亿元支持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第三,11月22日,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一期工程全面启动,这将大大拓展我校的办学空间、显著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为我校创建工程的宏伟目标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2006年也是南京大学成果丰硕的一年!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学研究方面,在人文社科领域,通过20年的辛勤工作,由我校已故匡亚明老校长主持编撰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于2006年整体出版,这套丛书被陈至立国务委员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一项重大原创性、基础性工程”,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自然科学领域,我校一项科研成果有望在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中获得重大突破;同时,我校教师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除SCI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数继续位居全国高校前茅外,我校教师全年在国际一流期刊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达到5篇,获准承担千万元以上的理科重大项目7项,文科也喜获国家重大招标项目3项。学科建设方面,2006年我们新增2个工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专家组的全面验收,专家们对我校“十五”期间我校在基础性研究、理工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文科跨越式发展、人才梯队、服务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全校师资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大大增强,为今后人才强校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创新工程,成立匡亚明学院,积极探索本科教学中的通识教育模式,新增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4门国家精品课程,并有3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称号。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2006年我们继续大幅度拓展与世界高水平大学之间的深层次、宽领域合作,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的“中加学院”项目正式启动并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的“南京-纽约学院”项目、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的工程硕士项目、与纽约科技大学合作的联合培养硕博士项目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都在积极的推进过程中。
    刚刚过去的2006年,令我们欢欣鼓舞,也为已经来临的2007年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在新的一年当中,我们将深入贯彻南京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精神,集中力量投入到高水平学科建设、高素质队伍建设和校区建设三大任务中去,坚定地实施“高精尖”发展、“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卓越管理和国际化四大发展战略,加快水科学、纳米科学、新能源、城市科学和生命科学与技术五个领域的建设,执行学科、队伍、人才、管理、信息化和校区六大建设计划。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要参加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的考核评估,这项评估对南大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全力以赴、稳扎稳打,力争在考核评估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研究方面,我们要在继续保持基础研究整体优势的同时,重点加强国家目标导向的大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南京大学的综合优势和典型特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要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力争使2007年成为我校人才引进的高峰年!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以匡亚明学院的建立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系统地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全面启动2008年本科教学评估的准备工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仙林校区的奠基,我校的国际化办学事业也开始了一次新的飞跃,2007年我们要紧紧抓住仙林校区建设的机遇,开放思路、发展内涵,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的层次!
    亲爱的校友们:2007年新的蓝图已在我们面前展开,美好的未来要靠我们奋斗取得,让我们团结起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向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在新的一年里,再创南大发展事业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南京大学校长   陈  骏
                    校友总会会长   韩星臣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