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重晚情 相见分外亲
――记中央大学天津校友会金秋聚会
一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永发世纪大洒店,2006年10月21日,中央大学天津校友正在这里聚会。
一张张笑脸,迎候着老学长。友谊路口、酒店门前、签到桌旁,李汉荣、厉国青、洪和耕等秘书处的同志,执晚辈、学弟之礼,向一位位学长们问好,捧上一杯杯清茶。医学界的黄象谦教授、谭郁彬教授来了;精神矍铄的孙振宗学长、鹤发童颜的雷良情局长也来了;邓福庆教授、候振鹏学长从东丽区、大港区远道而来,庞耿松学长在他夫人陪伴下,也来到了会场;入学于中央大学,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刘如琦教授今年73周岁,也来看望各位学长;于赛华这位83周岁的女学长,她更忘不了众多师兄师弟师姐师妹……
一双双热手相握,传递着校友深情;一声声问候,发自学长肺腑:“吕万和来了吗?”、“杨知语呢?”……一次次的问询,是名誉会长方放、第一副会长曹天忠对老同学们身体、生活、工作的关怀,人间重晚情啊!一张张合影,收入了老同学促膝谈心的情影,记载下盛世品茗的欢欣,真是相见分外亲。
聚会由曹天忠校友主持,秘书处向各位校友汇报了换届以来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人深深鞠躬,向部分学长身体欠安时未能及时获悉信息并及时探望表示真诚的歉意。于赛华学长仔细审阅着新版校友通讯录的底稿,提出了问题:“一些校友用红字写,另一些用铅笔写,还有的校友是用兰字写的,这是为什么哟?”“红字表示这位校友的地址、电话号码是准确无误了,兰字表示把握性比较大,铅笔抄的是旧版通讯录,可能不准确了。请各位学长多多提供您知道的校友地址、电话。基本消灭了铅笔字,才能够尽快印刷通讯录。”聚会那天,黄象谦等学长也对校友会工作提出了一个个问询,充分表达了对校友会的关心和爱护。
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既表达了大家对增选刘如琦等校友担任理事、名誉理事(顾问)的祝贺,也是对校友基金倡议书、管理办法的赞同;更是对方放、曹天忠、庞耿松、孙振宗等学长承诺捐赠义举的敬意。
方放同志最后致辞,他说,100多年前,我们的母校在南京诞生,中央大学衍生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等高等院校,继承了中大师生爱国的光荣传统,在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中,在教学科研上,成绩十分显著,走在国内高等学府的前列。希望全体在津校友团结奋进,为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天津的发展贡献才智。方放名誉会长强调,为了创办中央大学天津校友会,让她不断发展壮大,许多校友曾经为此付出了不少艰辛,我们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希望更多的校友,都来贡献力量,把校友会办好!
一次次高高举杯,聚餐时,校友们共同祝福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在依依惜别之际,大家一致认为,把聚会情况写出来,寄出去,让一份份温馨的问候,飞进到会的、因故未能与会的每一位校友心中。(厉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