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校友通讯

我校新当选中科院院士简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7-12浏览次数:1209

 

我校新当选中科院院士简介

龚昌德

    理论物理学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物理学报》、《低温物理学报》编委等职。1932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55年,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至今。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维系统的元激发与相变、强关联电子系统的磁学性质和高温超导电性。从1992年起,他成为攀登计划“九十年代理论物理重大前沿课题”专家组成员,主持完成了“八五”期间其子课题“强关联电子系统的理论研究”的研究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励,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著有专著两部。主编教材《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被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九所重点大学选为教材,并荣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  懿

    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国际催化协会中国代表、南京大学代校长等职务。1933年生于福建福州。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70年代结合穆斯堡尔谱学的应用开展催化研究,为当时的中变催化剂生产流程的选定提供了依据。80年代提出根据载体晶面结构和负载物本征性质计算分散容量的“嵌入模型”,成功地计算了多种氧化物在结构不同载体上的分散容量。90年代开展过渡金属与磷、硼超细非晶态合金研究,阐明有关液相化学反应机理,为此类型催化剂的可调控制备提供了依据。2000年前后,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介观化学,开展纳米和介孔催化材料、光电材料的研究。为《物理化学》和《穆斯堡尔谱学基础和应用》两本著作的两位作者之一,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国内海家利七项、获省部级奖七项。1997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培亨

    超导电子学家。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超导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分会主任。曾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1939年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超导电子学的研究,尤长于超导电子器件的高频(微波到太赫兹波段)应用。在探索有关物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发展新型的超导电子器件、推动超导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等领域做了许多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涉及高温超导体内的隧道过程;多种低温和高温超导结的制备、表征、高频特性与应用;超导混频器和高灵敏接收机、频率精密计量、高精度高频信号源;高温超导薄膜的制备、加工、性能优化等方面。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省、部级奖7项。他所领导的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所是我国从事有关领域的研究与培养高级人才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都有为

    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兼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5-1988年参加中美凝聚态物理合作计划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天文物理系任客座教授。长期从事磁学与磁性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我国磁性材料的生产与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主要开展纳米功能材料磁性的研究。曾任国家“85”攀登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95”攀登预选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项目首席科学家,江苏省颗粒学会理事长。他与科研组的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编著(含合编)10部,获国家专利9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荣获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