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者,静静地逝去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1-12浏览次数:1218


一位老者,静静地逝去了

    有这样一位学术界的老者。他1913年生于武汉的一个西医家庭,兄弟姐妹7个,他排行老五,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之一)。凭借其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水平,他就职于重庆、广西、上海一些单位,包括联合国救济总署设在中国的机构。但战乱不断的苦难中国使他颠沛流离,难有大的建树。解放后,他奉命从上海来到青岛的黄海水产研究所,负责水产品加工这一开拓性研究。他尽心尽力地投入工作。可是好景不长,厄运降临,他被锋镝所逼,在政治和职位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从事笨重体力劳动的同时饱受精神折磨,几年后又被调去烟台、莱阳教书。尽管如此,他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深得师生爱戴。直至2004年,仍有其国内外的的学生爱慕其师德而联系不断。历史终有得到拨乱返正时,太阳的光辉重新照耀到他。国家海洋局一所原所长曾荣同志慧眼识真,在其寻觅和力举下,终于请年过花甲的他举家重返青岛。新的历史机遇来了,在一所的日日夜夜里,他生机勃发,争取科研项目,勤奋工作,以身作则,精益求精,诚心培养年轻学者,使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时也有他发挥另一特长的空间,即他精湛的英文技艺(能力)。他举办了好几期英语学习班,大大提高了中青年学者的英文水平。《黄勃海海洋》(现为《海洋科学进展》)、《海岸工程》的所有英文摘要由他把关。权威性国际刊物《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的一些稿件也由他审阅、定稿。许多中青年学者的英文稿件常经他斧正修饰而字正意切而生辉。著名国际海洋多毛类动物学家、一所原名誉所长吴宝铃教授频繁来往的国际信函由他翻译写就,得以畅通交流。他以其坚实的功底和丰富的学识跻身于海洋局首批研究员行列(编审)。上世纪50年代,他便是青岛市政协委员。他也是海洋一所九三学社最早成员。在他的引领下,一所九三学社后继有人,民主科学思想发扬光大。1984年,他赴美探望在著名的史密松研究院工作的大姐夫偕姐姐。其二姐夫--著名烟草食品专家马保之先生也常常往返于海峡两岸。弟弟蓝乾福教授则在内蒙古大学任教,且是内蒙古区政协副主席。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位善良、温雅、明知,先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入学,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妻子为终身伴侣。在这样的家庭、亲情氛围中,他眼界开阔、心灵纯正,宁静致远、学识丰富、无私奉献。
    他最宝贵之处在于拥有一颗炽热而真诚的心。他人所求必有满意之答复,而对人则无所求,故而结识了许多忘年交,深受国家海洋局内外人们的广泛敬佩。德高望重的他成了人们的良师益友。看到祖国的繁荣兴旺,他十分高兴,盼望多活几年,好为祖国的海洋事业再发挥余热。
    他的人生之路大多坎坷不平,跌宕起伏,但不为此灰心,仍保持平静如镜的心态。他的为人令人肃然起敬,他的业绩可圈可点。
    他92岁的漫长人生于2005年2月1日的寒晨中嘎然而止,溘然长逝,但一切是悄悄的、静静的。他悄悄地走了。他没麻烦后人,留下的是人们对他的无尽的哀思和怀念。他启迪人们:诚恳做人、善良待人,勤奋工作,造福人类的人,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这位逝去的老者就是国家海洋局的一位前辈、南京大学的一位校友――蓝乾文教授。
蓝老,您走好,您安息吧!
(陈皓文  徐家声)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