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在黄海之滨
―― 青岛校友欢庆母校103周年华诞
2005年5月22日下午,阳光明媚,海风习习,位于麦岛海滨的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中心的小礼堂内,不断地飘荡着亲切、雄浑、典雅而又熟悉的南京大学校歌。在青岛市工作、生活的近八十名南京大学毕业的学子们,借母校建校103年庆典,欢聚一堂,畅叙友谊。
报到时,校友们都领到一份在青的南大校友录(部分)、一张背景为北大楼印有“青岛市南京大学校友庆祝母校建校103周年纪念”字样的照片以及最新两期《南大校友通讯》刊物。翻开校友录对对姓名,问问系别、年级,对着照片,相似的经历将大家带回往昔熟悉的校园和难忘的求学岁月。
最受瞩目的来宾当属南京大学校友总会会长韩星臣教授、秘书长高澎和副秘书长赵国方一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校友们看到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听到熟悉的乡音,往日南大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清晰地涌上心头,对母校的怀念格外深切。
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友王洪欣教授主持了纪念会。她首先代表校友们向不辞辛苦、刚刚开完学校董事会就驱车千里,于一大早动身从南京赶来参加我们校庆活动的校友总会韩会长一行表示深切的敬意和谢意,对参加此次活动的所有校友表示欢迎和感谢。
王洪欣校友宣布了纪念会的程序后,由校友翟裕宗教授代表青岛市校友会筹备组致词。他除了再次感谢韩会长一行对此次纪念活动和校友会的筹建工作所给予的重视、关怀和支持外,特别强调母校是一所有百余年历史的著名高校,有着广博、精深、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众多一流的科研成果,以及各个领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顶级人物和骨干人才。我们在青岛筹建校友会,就不仅是为了增进校友们的情谊,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在青校友们的社会关系资源,在母校与青岛间架设一座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与平台,一方面将母校的教育资源与科技成果在青岛拓展和推广,从而扩大母校在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半岛和华北地区的覆盖面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为青岛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作出服务与贡献,而校友们在这种合作过程中也必定会发挥作用和做出贡献。因此他表达了要乘韩会长一行来青的东风,加快青岛校友会的筹建进程,并提出今后半年筹建工作要做好的几件事,争取明年元旦召开成立大会。
翟裕宗校友虽年逾七旬,他的发言犹显赤子情怀,其言也殷切,其情也真诚,道出了全体校友们的共同心声。
随后,韩星臣会长为大家作了长约一个小时的精彩报告。对南京大学的往事、现状进行了翔实的介绍,其中不乏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韩会长讲到会心处,台下响起阵阵笑声和掌声。韩会长说,低调做人、埋头做事是南大人的传统,是支撑百年南大历尽沧桑而常保学术领先地位不衰的精神动力,此语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回想我们一些学子在南大求学时,韩会长还是校党委书记,公务繁忙,难得一见。时隔多年,居然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聆听他的亲切的肺腑之言,缘分之奇妙令人感慨。这昭示着,我们与母校的情分绵延不断,不因时空而转换。
青岛市南京大学校友们向母校赠送了礼物,它是由翟裕宗老校友撰写的一副隶书作品:“育李培桃播肆海、乘风破浪创壹流”,表达了在青学子们对母校的敬慕、感激和祈望。
会后,校友们合影留念。人群中有70岁以上的离退休教师、科研人员,有刚到而立之年的青年才俊。许多人平时忙于工作,或者被生活小圈子限制,没有机会见面、交流,今天不仅成了朋友,还留下永久的纪念,弥足珍贵。
晚上的自助餐给大家提供了进一步交流的机会。金黄的青岛啤酒、醇红的葡萄酒、美味的海鲜、可口的风味食品,将欢乐、融洽的气氛推向高潮。大家一致认为,青岛是一个美丽、舒适的海滨城市,希望南京大学今后多多将学术活动安排在青岛举行,让两地校友常相聚、共进步。
为了筹备本次校庆纪念活动,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高科技园区监理公司、海洋化工研究院和在青各媒体工作的校友:钱国旗、谢式南、王洪欣、蔡勤禹、毕兆雁、阎永江、赵青、裴晓宙等,或为会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或从经费方面保证了本次校友活动的圆满进行。大家纷纷表示,我们永远以母校为荣,今后将努力工作,为青岛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使母校以我们为荣。
为在次日中午动身赶回南京,韩会长一行还专门在23日上午抽出部分时间,和青岛校友会筹备组的部分成员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对今后青岛市校友会的筹建工作,作了重要而又中肯和亲切的指示,这又一次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鼓舞我们为早日成立青岛市的南京大学校友会而努力。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校友 朱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