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六十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07-09浏览次数:1234


风雨同舟六十载(散文诗)

    写在前面: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我们离开母校六十周年。60年来我们风雨同舟,共患难,同甘苦,友谊也经历了曲折、坎坷、再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小小的校友组织,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已营造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结和谐的群体,为纪念和赞扬这份友谊,拙笔写下散文诗以贺之。
(一)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
      一群二十岁上下的青年,
      负笈求学来到扬子江畔的石头城。
      吸引我们的是北大楼的书斋,楼前那片绿色大草坪。
      国破山河在,民族灾难深。
      德赛二位先生是导师,
      爱中华求进步是我们永远的情怀。
      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
      日寇多行不义必自毙,抗战历经艰难定胜利。
      北大楼内聆听老师教诲,图书馆实验室内勤学苦练,
      时刻准备着祖国的召唤。
      校园内社团不少,活动多多,
      进步种子在传播,她会开花结果。
      地火在岩石下运行,愤怒在胸中燃烧,不时迸发出火苗。
      校内反腐败求民主!
      几经斗争,赶走了校长樊仲云。
      校外清毒品大游行,
      迫使当局枪毙了毒枭曹玉成。
      毕业结业回家前,
      同学们聚会话别在玄武湖上,
      轻舟荡漾,凉风习习,荷花飘出,阵阵清香。
      南腔北调论时事,
      纳粹已降,鬼子的日子不会长。
      《毕业歌》歌声起,浑厚的合声,回荡在湖中央。
      抗日胜利,举国欢腾,
      可好景不长,人民再遭殃。
      反甄审、要书读,
      我们奔走呼号在南京的大路上。
      占领教育部,包围总统府,
      打响新的爱国民主学运的第一枪。
      “121”开步走,从此,劳燕分飞各西东,
      大家努力,迎接东方的新曙光。
(二)
      金秋十月,1949年,
      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前途路漫漫,步履艰难
      既有坦途,也有坎坷,
      既有盛放的鲜花,也有荆棘无数。
      半个世纪来,我们经历了:

      天亮了,晴朗的天空万象更新、一派生机。
      这是热情燃烧的日子,一切都充满希望。
      天空突变,忽而烈日当空,忽而暴雨骤降。
      “十亿人民九亿伤”。
      这是疯狂、痛苦的年代,使人困惑和失望。
      雨过天晴,神州再现彩虹。
      中国之舟拨正船头、重新起航,
      驶向大海,乘风破浪。
      这是改革开放的年代,
      全国小康、振兴中华、大有希望。
      一度遭冷遇和失落的同学友谊,
      如今已现原有的光芒。
      小小的校友组织成立后,
      恢复了与母校的联系。
      劳燕分飞的海内外校友,
      聚集南京城,在母校重逢,
      来到北大楼,重见大草坪,
      回忆昔日苦难奋发的青春时光。
      正是――
      历尽劫难友谊在,相见欢笑泯伤悲。
      今日母校,鸟语花香,一片春光。
      朴实无华的“知行楼”矗立在茂林秀竹丛中,
      她是校友们团结的象征,是回馈母校的献礼。
(三)
      南京――历史古都,文化名城,龙蟠虎踞,人文荟萃。
      巍峨的紫金山郁郁葱葱,犹如坚实的肩膀。
      奔腾的扬子江,浩浩荡荡、一往直前,奔向东方。
      秀丽的玄武湖,温良、宁静,一派旖旎风光。
      白骨累累的江东门,告诉人们:
      落后要挨打,莫把死难同胞忘!
      “同学们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南京的山山水水,阳光雨露,
      培育我们成长,并对我们寄予希望。
      如今在我们众多的校友中,
      有国家领导人、两院院士、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和实业家,
      还有众多的在“工农兵学商”各条战线上,
      以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建设者。
      人非圣贤,也非完人,
      但我们是善良、正直、勤奋的人,
      怀着深深爱国、民主情结的人。
(四)
      人生需要友谊,而取得真正友谊并不容易。
      友谊需要真诚、热情去播种和耕耘,
      友谊需要原则、谅解来坚持和呵护。
      此外,友谊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大环境,
      社会文明,则友谊兴,社会宽松,则友谊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校友组织已营造成,
      一个有“老、久、亲、健”的特色的群体。
      同窗、同学、同舟、同志,
      我们并非兄弟姐妹,但情同兄弟姐妹。
(五)
      我们已届耄耋老人,垂垂老矣!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发生、发展、兴旺到衰亡,是一切事物的规律。
      我们小小的校友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适时划上一个圆满句号的时候了。
      患难建立起来的友谊,
      有如岁寒松柏,四季常青。
      祝愿大家:常相忆、勿相忘、青春友谊年久长,人长在,千里共婵娟。
      祝愿母校,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沈如刚)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