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邀请参加南农大校庆的各地校友欢聚母校
金秋季节,十月二十一日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举行今年第二次联谊会,特邀各地来宁参加南京农业大学校庆九十周年的金大校友欢聚母校,到会有一百多人,其中外地校友十八人,师生同窗见面,皓首情谊更浓。聚会在母校知行楼举行,由南京校友会周伯埙会长主持并致欢迎词,萧信生副会长(兼干事长)说明活动安排。随后校友纷纷发言,各以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回忆母校培育之情,历数母校特色与贡献,称颂金大的优良校风与学风。
周伯埙会长说,各地校友欢聚母校,虽然现在人事已非,但金大校址景物犹在,触景生情,更增怀念母校深情。金大1914年开办农科,1925年扩增为农林科,1930年成立农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金大的各个院系已融入许多高校,金大精神继续广泛传承。农业方面一些学术带头人,二十多位两院院士,许多农业院校负责人都出自金大农学院。金大培养的农业人才,可以说桃李满天下,许多人都作出很大贡献,不仅在大陆,在台湾以至海外有些国家对农业发展都作出突出贡献。1983年《人民日报》曾经刊载一篇介绍我金大校友为保护珍贵资料而牺牲的事迹,抗美援朝中先进人物以及获得国家级奖的众多校友,都反映出金大人的高尚品质和光辉业绩。金大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理科重视实验,农科重视社会调查等,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严谨求实作风和实干动手能力;金大的师生都很敬业,自学自律
能力强,毕业出来都能有出色成绩。
金大台湾校友会孙永庆会长已多次来访母校,这次参加南农大校庆再次回到母校,他1948年金大毕业,现已80岁。他说,在台的校友没有低于八十岁的,半数人已行动不便。金大校友以母校为荣,秉承金大精神,对台湾的农业发展贡献很大,多年来台湾的农林方面的负责人,差不多都是金大校友,农复会里都是金大校友负责,对台湾的农林畜牧业都作出了贡献,没有大家的努力就不会有今天繁荣的农业。他说看到大陆很多人到日本求学,都没有到台湾的,许多校友想在台湾复校,没有成功,十分遗憾。孙永庆办的中华技术学院,新
建三幢大楼正在动工,与金大北大楼等建筑风格相似,原为工业技术学院,缺少农业方面的,现在他几次回母校访问考察,就是要把金大精神在台湾延续传承下去。
北京相重扬校友(农业部前副部长)两次发言:金大农学院主要是老师好、特色好、学风好,培养了大批好学生。当时金大声誉在外,许多人都是慕名而到金大求学。我国许多第一本农业技术、农业调查、农业推广方面的教科书都出自金大,金大的牌子很硬,办学的历史和贡献永远留存,美丽校园也使人经久难忘。
殷恭毅教授(九十高龄老校友)提到:农学院研究生曾到边疆考察,那时影音部孙明经主任随团拍摄许多照片、电影片,反映边疆(西康省)少数民族风情及山川地貌,前些时中央电视台(一、十频道“见证”影像志栏目),播放西康地区(今属四川省西部)的历史变化,其中主要采用孙明经当年的影像资料,运用对比方式,展现六十多年前的旧貌和今天的发展新颜。这份珍贵资料是金大独特的历史贡献。
接下来,来自安徽、浙江、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校友也都深情回忆当初在金陵大学学习的美好时光,介绍了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会后校友们同去南芳园聚餐,餐前齐唱金大校歌,餐间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不断。餐后部分校友到南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参观了金大留存的考古文物。(辛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