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仁老师的前瞻性教育和科研思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4-06-25浏览次数:1146

 

杨怀仁老师的前瞻性教育和科研思想


      我在南京大学地理系四年的学习中,得到了以任美锷老师为首的许多先生的教导和传授,使我初步具备了自然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新构造学的知识,并因而把我送进了基础研究的科学殿堂,为此我深深地感谢母校的老师们,他们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和榜样。我作为地貌专门化专业的学生,有幸与杨怀仁老师有着比经济班同学更多的接触和认识及学习的机会。在这四年中杨老师亲自给我们上地形学等许多的课,亲自咨询、答疑和座谈,在宁镇山脉、庐山、皖南九华山带我们教学实习,在长江三峡鄂西、恩施盆地、青弋江进行生产实习,他还指导我写长江领域地貌发育中的学年论文和清江流域第四纪沉积的毕业论文等等。
      他几十年的教育和科研中,渗透与淀积着许多光辉思想、经验、方法和成果,这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需要后人的领会、开发和利用。如他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巩固知识的教学思想,使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牢固、全面学到最根本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自觉地适应和应对工作,进而为开拓未来奠定基础。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把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工作能力解决于实践中,使学生毕业时初步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创造条件,是杨怀仁老师的又一重要思想。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了在教学、科研、生产等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探明科学的方法。例如杨先生让我们自学苏联学者雅科甫列夫的第四纪地质测量和普查方法一书,在此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突出了从第四纪下限划分第四纪古气候与变动、第四纪地层空间分布与地层对比、古人类与第四纪年代学等带有根本性的本质问题。后来在我自己讲课时,或者带领年轻人进行课程研究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杨老师的教学思想,并进行比较乃至仿效。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杨老师的前瞻性教学思想对我的影响很大。如上文所述的第四纪地质学,他看到了本学的精髓,那些具体的成因类型、岩性、分层等通过实地考察,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没有在课堂上讲解,课堂里解决的为重大的理论问题。我国是第四纪地质深入研究发达的国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如李四光、杨钟键、袁复礼、裴文中等等,但当时我国还没有一部系统的第四纪地质学,在北京地质学院,苏联专家帕大林诺夫于1958年开设第四纪地质学,杨怀仁老师于1957便开始系统讲授第四纪地质学,他是我国现代第四纪地质学的先驱者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地貌学有了重大进展,从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彭克的山坡后退侵蚀准平原学说,进入到地壳构造动力学与气候影响下的内外动力成因学说,杨老师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最核心、最有潜在发展的地方,把最先进的地貌学作了全面、生动、系统的讲述。我国没有现成的教材,他搜集了大量欧美和苏联的文献,为我们讲授只有最新杂志上才公布的内容,这些课和系统讲座,有地貌学基本理论与问题,海岸动力学和海岸地貌,第四纪地质学最新理论和古气候学,大陆冰川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庐山冰川和中国东部冰川与现代冰川研究问题等等。许多内容,直到我们毕业以后,才陆续看到一些相关的出版物、讲义或译著。五十年代,我们还面对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地貌学的要求,杨老师针对我系的实际情况,面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讲述了中国黄土和黄土成因,面对长江中游荆江曲流河道,讲述了平原河道沉积和河曲的成因机制,在长江三峡,现场讲解了河谷形态、堆积和侵蚀阶地形成过程、识别标志和区别,长江三峡侵蚀面、夷平面的特点和起伏变形、河谷稳定性等等。
  什么是杨怀仁老师的前瞻教育思想呢?这就是以他鼎尖高超的学术水平,以他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毅力,以他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以他诲人不倦育人育才的秉性,掌握前沿科学的脉搏、动态、发展和预见,为国家培养人才,出成果。杨怀仁老师的前瞻教学思想把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教研室办成了一处国际闻名的教学、科研中心,教研室成了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库,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有作为的教学人才、科研人才、普查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人才、自然区划和环境保护人才。
  谨以此文表示对杨怀仁老师的敬意,顺祝杨老师健康长寿。     
(高维明)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