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北京校友会地球科学系分会第八届新年联谊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4-05-07浏览次数:1209

 

 

 

南大北京校友会地球科学系分会第八届新年联谊会

  
    南大北京校友会地球科学系分会第八届新年联谊会2004年1月10日在核工业集团公司会议厅隆重举行。近100位南大地质系校友和中大地质系的老学长欢聚一堂。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党委书记戴水汉教授专程从南京来到北京参加会议。他在会议上介绍了南京大学及地球科学系的概况和新近取得的进展,使广大校友深受鼓舞。大家为母校取得的成就而骄傲和自豪。
  新年团拜会是南大地质系北京校友的传统活动内容,1997年以来已举办了7次。活动轮流在校友较集中的单位举行,形式和话题年年翻新,深受校友们的喜爱。今次团拜活动的主题是能源问题。能源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又与我们诸多地质工作有关。
  核工业集团公司办公厅原主任、地质系分会常务副会长张伟星教授特别邀请中央大学校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赵仁恺先生与会做报告,阐述了我国核能和平利用的过程、现状和核能发展的前景。赵仁恺先生用大量证据说明,核能是人类永恒的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是今后能源发展的方向。我国拥有丰富的核能资源。核能是安全的、清洁的,核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放核废料完全可以处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王驹对我国高放核废料的地质处置的现状和进展作了补充。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合作局原总地质师童晓光教授着重报告了十多年来在海外勘探和开发石油的进展。他说,我国的石油工业一直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持续年产一亿多吨的原油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而且还少量出口,以换取紧缺的外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变成为原油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2000年原油净进口量已达7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原油的进口量将达到1.6亿吨和2.5亿吨。按人均拥有量计算,我国的石油资源是相对贫乏的,为此,童晓光教授早在1988年就提出建议: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勘探开发目标,加速发展我国石油工业。之后,又进一步提出我国进入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4个途径和5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996年以来,童晓光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经在苏丹、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伊拉克等17个国家开发了38个项目,探明可采储量4亿多吨,每年可采原油2000万吨,其成本只是国内成本的1/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开发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还将加大在国外的开发力度,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国土资源部环境司主任陶庆法研究员介绍了我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朱建业研究员就全国水电开发的情况作了发言,阐述了在我国在西部水电开发的应用前景。
  上述精彩的报告和发言,引起了与会校友的极大兴趣,获得了一致好评。校友们表示,无论是在岗的同志,还是退休的同志,都要为我国在2020年达到国民经济GDP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地球科学系分会会长张青松教授传达了成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的有关情况,并就今后分会的工作做了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还指出,在最近的适当的时候召开分会委员会议,就健全组织领导,开展活动内容进行安排。
  会议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但是校友们仍然相聚一起,进行了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交流及沟通,探讨今后的具体活动,有的提出相互合作的路子,有的合影留念。校友会的这一活动,大家反映讨论主题集中,内容覆盖全面,过得充实有益,希望今后办得更好。      (张伟星 张青松供稿)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