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迎来扬子江畔的“犹太学者” 2003年5月28日,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用美丽的鲜花和热情的掌声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中国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主任徐新教授。在这里,热情的以色列人为表彰徐新“在中国开展的对犹太民族研究方面取得的极其重要贡献”,为其送上了一份最为贵重的“见面礼”――哲学名誉博士学位。与此同时,以色列现任总统卡扎夫也在这里和这位中国的犹太学学者同获此项殊荣。 巴尔―伊兰大学是世界上一所在犹太学研究方面享有盛名的大学,也是以色列国内目前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它以研究和传播犹太学为宗旨,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犹太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名誉博士学位是该校授予的最高荣誉,一般只授予三种类型的人:著名的政治家、对本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巨大支持的捐赠人士和在此研究领域得到国际公认的著名学者。此次授予徐新教授哲学名誉博士学位,正是对这位“中国犹太文化研究第一人”在犹太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最有力的肯定。 在此之前,“中国犹太研究会”执行主席贝弗莉·奥柏菲尔德·弗兰德女士就曾经对徐新教授在犹太文化方面的研究作了高度的评价:“徐新将犹太人、犹太教和犹太历史介绍到中国,他所做的贡献如何称赞都不为过。” “他的成功不只是交上了好运,他对待学术极其专注,很有见地,对知识的渴望永无止境。”回味这句话,今日的荣誉,恰恰很好地诠释了弗兰德夫人当初的由衷之言。 徐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知识分子,在1968年掀起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未满20岁的他便作为首批知识青年插队到农村,过着艰苦的乡村生活。当时的他凭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他多年如一日坚持用一个破旧的半导体收音机和留声机自学英语,尽管那时的他并不明白英语对他将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更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用英语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发表过300多次演讲,出版多部英语专著。但他凭着身上那份“愚顽”,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更使自己形成了锲而不舍的性格:凡事认准就会走到底。每忆起此事,徐新总是庆幸他当年的“愚顽”。 然而正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一位杰出的犹太人吸引了无数中国人的目光――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1971年他的中国之行扣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也打开了中国学者紧锁的心门。从那时起,“西方”、“犹太”、“文明”等新兴的词汇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正是在那时,年轻的徐新平生第一次对“犹太”这个词发生兴趣,1995年,当徐新与基辛格在美国终于见面时,在赠给基辛格博士的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上,他写下了这样一行反映基辛格博士中国之行在他内心产生过的冲击的话:“您的智慧不仅敲开了中国之门,而且激励中国人去扣击犹太民族智慧之门。” 徐新再次为“犹太”一词吸引并开始初涉犹太学研究领域是1977年以后。当时的他完成在南京大学的学业,留校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美国犹太作家在文体上的成就给他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荣获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贝娄和荣获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辛格。他们以及其他美国犹太作家如马拉默德、罗斯等人遂成为他研究的对象。美国犹太文学也自然成为他最早涉及的一个犹太学领域。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批犹太作家的作品,他把眼光投向了这个极富传奇色彩与痛苦经历的古老的文化群体:“我觉得理解和欣赏犹太文学,我们必须先了解犹太文化,必须明白犹太人的生命观和对传统的继承。”于是,他陆续写了些贝娄的作品评析以及关于犹太式的幽默和犹太文学中人物性格的文章。同时,他还超越了文学,开始有意识地去涉足犹太文化的研究。他认为:要了解犹太文学,必先要了解犹太文化。 相比起其他人,他走得更远了。 如果说徐新最初对犹太文化的各种研究还仅仅是作为犹太文学研究的一种辅助的话,那么和一位美籍犹太学者詹姆斯·弗兰德教授的结识,使得他真正为犹太文化所吸引,开始了他犹太文化研究的生命之旅。 1985年徐新任英语系副主任,美国芝加哥州立大学英语系主任、文学批评家弗兰德教授正好因参加两校的交流计划来南大英语系教书,他们原本并不熟识,只因徐新当时负责外教的工作而有一些工作上的接触。但当弗兰德惊奇地发现徐新正在进行当时少有人涉及的犹太文化的研究时,便主动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对犹太文化的认知和思考使徐新萌生了去世界上唯一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看看”的想法。在1988年回国之前,徐新实现了访问以色列的愿望,成为在中国与以色列建交之前访问以色列并在那里发表公开讲演的“第一人”。在以色列的10天里,他充分利用时间,大量收集了书店里以色列作家的英译本作品,为他以后的翻译和研究作准备。一回到南京,他就开了一次讲座,向上千名学生讲述了他的神圣之旅。徐新凭借对犹太文化的理解,向渴求知识的年轻一代展示了一个遭受数千年误解的古老文化所包含的神奇魅力。 对犹太文化的认识、对以色列的造访、以及他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使命感使得徐新终于走上了立志从事犹太文化研究的“不归路”。 十余年里,他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出版了7本专著,尤其是1993年出版的《犹太百科全书》,更是徐新在犹太文化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它使得中国人有了一本关于犹太文化、犹太知识方面的比较全面的参考书。作为该书的第一主编和主要撰稿人,这本书上凝聚了他相当多的心血。在整整三年时间里,有许多团体和个人邀请他出国进行讲学,但均被他一一婉拒了。他的目的很纯粹:这本书不出来,就什么地方都不去。 为了进一步推广犹太文化研究,徐新还通过多方努力,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筹建了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犹太文化展览近10次,召开了2次与犹太文化研究有关的国际研讨会,邀请犹太学者在学校进行各类讲座,建立了目前国内最大犹太文化专门图书馆(现有藏书7000余册)。此外,他还先后开办了三期犹太历史文化暑期培训班,邀请美国和以色列犹太学者前来授课,参加培训的国内有关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100人。这也使更多的学者能接触和了解到犹太的历史文化,逐步充实着中国犹太文化研究的学术力量。 犹太文化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犹太人的历史、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好象与中华文明毫无关联,但是在徐新的眼中,它却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宝贵的借鉴。 徐新认为犹太文化所包含的很多内容都具有前瞻性和现代性,是值得其他民族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借鉴和学习的。比如现在世界上通行的义务教育,这个观念早在两千年前犹太人就已经实行了,起初他们是从保存自己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义务教育的。后来通过文化的传播,直到近代社会,这个观念逐渐为资本主义世界所接受,并推广开来。再比如说,目前世界上许多社会公益、社会福利方面的观念和措施,最早也都是由犹太人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徐新坚决地认为,犹太文化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它和中华文明,和其他古老的文明既有着许多相近之处,亦有着许多相异之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它,甚至是学习它,从中找到以资借鉴的东西。这对中国走向世界,更好地去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美好的社会将是大有裨益的。 他认为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为注重文化建设的民族。21世纪的今天,面向世界、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民必然要和其他民族和文化发生更加广泛的交往和碰撞。如何在这种形势下保持、发展、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课题。而犹太民族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接触和交往中以兼容并蓄之势丰富和发展了自身文化的经验,无疑为我们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保持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支持着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在犹太文化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面对国外记者的摄像机,他曾坦言:“我所做的,是为了中国。” (宋 莹)
――记荣获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徐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