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 踏实 创新
――记地球科学系青年科学家吴吉春教授
早就听说地球科学系的吴吉春教授很年轻,当记者在东南大楼一楼见到吴教授时,果然如此。不过眼前34岁的吴教授已经是国内有相当学术声誉的科学家了。吴老师热情地把记者迎进了他的办公室,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大家都是年轻人,随便聊聊吧!”这一下子把我与吴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作为南大人总是首先会谈起南大这个话题。吴吉春老师感慨地说:“我已经是老南大人了,从本科开始到现在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南大,在南大已经待了17年了。”
吴吉春老师是江西上饶人,在高中时就对南大情有独钟,高考结束后第一志愿报考了南京大学。吴老师说话很坦诚。他说他自己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地球科学系(原地质系),后来他被分配在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他在当年地质系新生中是最高分。经历了从一开始不了解专业到了解专业,从不喜欢专业到喜欢专业的过程,吴老师动情地说:“我不后悔上了我现在的专业,如果能对当年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会再次选择现在的专业。”吴老师说他在南大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薛禹群院士。从本科到博士,薛院士一直是他的导师。吴教授说,薛老师对待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无微不至。薛院士让吴吉春在硕士生阶段就参与了国家重点课题的攻关,从此吴吉春也真正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1991年吴吉春提前一年半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1998年被破格聘为教授,1999年年仅31岁的他被聘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生导师。
跟吴吉春教授谈起他的专业,作为南京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青年学术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的吴教授讲起来滔滔不绝。他说,他们这个专业可谓是阳光专业。因为人类离不开水,水与生活、环保、生态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和环境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凭着过人的才智,刻苦的干劲,创新的意识,扎实的基础,吴吉春很快进入到了地下水研究领域的前沿阵地。在这几年里,吴教授在海水入侵、地下水流和污染物运移的数值模拟、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地下水随机理论等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优秀成果。他首次系统地揭示了我国滨海含水层中海水入侵发生机制和规律,以及海水入侵发生区地下水环境的演变规律,“学术榜”刊物“Ground Water”连续两期分两篇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他又首次建立了描述潜水含水层中海水入侵的三维混溶数学模型,为海水入侵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手段,为海水入侵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成果发表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并应用于山东龙口市的海水入侵防治,取得显著效益;他首次从野外监测、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几方面入手,系统地揭示了海水入侵过程中水―岩间的阳离子交换的机制和规律,成果发表在“学术榜”刊物“Computational Method in Water Resources”及“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上;首次建立了能有效解决含水层反复疏干与充水、边界移动、岩层复杂变化的露天矿疏干模型;首次建立了越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模型,上述成果均已应用于实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还发展了一整套基于地下水随机理论的矩方程数值法,该方法能有效地用于研究非平稳分布的非均质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及污染物运移,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部分成果已被“学术榜”刊物“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Advance in Water Resources”、“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正式录用。
目前,吴吉春教授已出版专著一本,全国通用教材一本,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Ground Water”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7篇,被SCI,EI,ISTP收录21篇,其他90%以上均为国内一流刊物论文和国内核心刊物论文,主持或具体负责完成科研项目21项,其中大多为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目前他正主持教育部奖励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部省级项目1项。辛勤的付出必带来丰硕的成果,吴教授已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获得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第五届全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全国青年地质最高奖),以及第三届“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称号等。说起这些荣誉,吴教授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那没什么”。
说起吴老师与他的研究生,吴老师笑着说,其实他和他的研究生年纪相差不会太大,一直互相以朋友相待。在师生互选之前,他和学生都会有一次坦诚交谈。师生之间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而吴老师则为学生具体分析各自的情况。在学术上,吴老师对学生始终严格要求。目前他已独立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9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1名,并承担了大量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授课任务。谈到学生的出国问题,吴老师说他会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提出建议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出国。吴老师说他自己的出国方式就是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进修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0年7月到2002年8月,吴吉春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进行合作研究)。吴老师认为学术研究一定要有团队精神。吴老师在选择学生时,最看重的也是人品。他说现在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有协作精神,所以品德极为重要。他们专业现在是一个9人团队,有院士、有教授、也有副教授和讲师,非常团结,学术氛围相当好,这也是我们南京大学整体的特色,再加上他们的研究生,形成了一个很具战斗力的团队。
是啊,良好的学术氛围,自己踏实刻苦的钻研,再加上不断创新的意识,成果很自然就出来了。吴吉春教授说,南大已经有了很好的学术氛围,又有一批非常认真、刻苦的教学科研人员,这是我们南京大学在国内学术界的优势。让我们祝愿吴吉春教授和他的团队取得更大的科研成就。(沈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