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董德鉴老学长百岁华诞
2002年的春日,仿佛来得特别的早、特别的急,给无数中大学子期待和迎接建校一百周年的心头,又增添了几分激情。
在百年校庆这个庄严日子日益临近的时刻,大家不禁想起了一位与母校共度沧桑、同庆百年华诞的董德鉴老学长。董老是江苏扬州人,1903年1月出生,毕业于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以后长期任教于斯。20世纪40年代曾任中大附中的校长;解放后,应邀到部队任教,在北京空军院校教学,直至退休。
北京校友会王竹琴、萧穆、章嘉民、刘承汉、孙全洁五位校友于1月17日上午9时,携带花束和贺礼来到董老的住所,董老父女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的客人。董校长现住在女儿董陶家里。我们来到时,董老正在用早餐,用完后自己即端餐具去厨房洗涤。大家落座后,首先向老人致意,然后相互介绍姓名。董老对大家的到来非常高兴并表示谢意。他虽已年届百岁,但身板硬朗,拄着拐棍,可自由走动,且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他每天阅报、读书、读诗、写诗,经常与诗友交流唱和。去年年末和附中校友联系上以后,曾即兴赋诗四首。董老记忆力很好,谈了不少昔日在中央大学读书和附中任教的往事。谈到他是如何离开附中时,他说,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学校复员回南京,中大附中也由沙校、青校、十四中三校合而为一,这样他就回中大师院任教了。
环顾老人的起居室,墙上挂了许多书画作品,多是当年中大同学、同事所赠。他用浓重的苏北乡音一一作了介绍:“这是陈之佛的工笔花鸟;这是谭勇的人物,背景正是沙坪坝附中的一个转角处;徐悲鸿的一幅‘奔马’还没有挂出来……”这些作品由于历史和人物的变迁,极为珍贵。在客厅里还挂着董老九十寿辰时,他的学生和友人送的书法和画作。书柜玻璃门上嵌着几张董老近年自己撰写的旧体诗词,书法遒劲有力。满墙书画,真是琳琅满目,四壁生辉,凸现出董老德高望重和桃李满天下的业绩。
在谈古说今、十分欢快的气氛中度过约一个小时后,为董老祝寿活动开始举行。王竹琴学长首先展开了一幅裱装精致的卷轴,只见在红地撒金的宣纸上写着一个尺二见方的“寿”字,这个“寿”字,写得飘逸、遒劲,出自业余书法家刘英杰之手。他是教育战线老校友、解放后第一任附中校长。接着,又展开了另一卷画轴,这是一幅彩色写意“牡丹图”。花朵硕大饱满,似乎摇曳在和煦的春风之中,充满了欣荣之意。这幅画是校友会约请一位画家专门为董老祝寿而作。然后,孙全洁校友给老校长献上了一束火红的“康乃馨”,祝愿董老健康吉祥,福寿康宁。献花后,大家一起动手,把两幅画悬挂起来,在“寿字图”和“牡丹图”前与董老分别合影,拍摄了多幅纪念照片。
分手的时候,老人兴奋地和大家告别;大家祝老人多多保重,并相约以后再来看望董老。
相聚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师生的情谊却是长存的。往事虽已成烟云,而当年教学相处的生动情景将会长久萦回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让我们为母校的百年华诞而欢呼祝福!为传奇般的百岁老寿星而欢呼祝福!
(北京中大、南大校友会 刘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