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3-08-04浏览次数:1139

                        香港之行

    2000年12月14日,我和英语系的顾雷、中文系的孙仁歌同学作为南京大学获奖学生代表,应邀来到新界沙田的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在这里举办的“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的颁奖活动。这次比赛由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主办,旨在提高世界各地华人青年对文学的兴趣,共建全球性的华人文学网络。筹办过程历时近三年,斥资近百万。主办单位邀请了余光中、杨宪益、高克毅、余秋雨、王蒙、白先勇等文学翻译界名家担任决审评判。能够从众多参赛者中胜出,获得评委专家的肯定,是我们的荣誉;能够亲眼目睹文坛大家的风采,亲身参与这一文学盛会更是我们的荣幸。
  获奖学生来自天南海北,从北国城市长春到热带国度马来西亚。大家怀着对文学共同的爱好,相聚在香港中文大学美丽的校园。中文大学广阔而且宁静,与南大校园的风格截然不同。然而在那里的几天,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想起南大,说到南大。
  最让我们自豪的是,南京大学此次获奖人数在所有参赛学校中位居榜首。每每报到“南京大学”的名称,总会引起会场里一阵惊叹声,连此次比赛筹委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金圣华教授也不由得要“特别提起南大”,一旁的余光中先生微笑起来,说:“我也曾经是南大的学生。”高克毅老先生更是放下手中的茶杯,补充道:“我在南京出生,算得上南京人了。”在遥远的香江岸边,我们从心底里为自己是南大人而感到骄傲。
  中文大学的校园里,依然可觅南大人的身影。翻译系的研究生白立平此次负责部分接待工作,一问他原来是南大英语系毕业的师兄,言谈间对南大的人文氛围念念不忘。南大外院许钧教授作为协办单位代表也出席了颁奖活动,对我们关照有加。最后一天即将离港时,一位老者匆匆赶来,递上名片,原来是南大海外中心的伍教授,在港访问进修。我们终于明白,不论走得多远,南大对我们而言永远是一种精神纽带,割舍不断。
  在香港的几天里,我们参加了文学讲座、参观了中大校园、领略了维多利亚湾的灯火辉煌和吐露港的繁荣景象。我们结识了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朋友。短暂的停留却是我们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回忆。
  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好好把握就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我此次获奖的最大感受。然而是南大给了我敢于尝试的勇气,是我的老师们给予我切实的帮助,使我在不断的学习中积聚向机会挑战的实力。所以荣誉应当属于我的老师,属于南大。而我所拥有的,是继续前进的动力,就已经足够。 (葛智扬)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