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业 需人杰
编者按:台湾《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先生和夫人1999年捐赠巨款给南京、东南两大学,成立华英基金会。2000年10月底基金会在南京开会。杨振宁教授在宴会上作了演讲。经杨先生同意,本刊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余夫人、蒋校长、顾校长、各位贵宾:
内人杜致礼和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此盛会。我们刚刚从昆明旅游回来。昆明是我们少年时候居住过的地方,半个世纪以后,旧地重游,发现一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良多。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清华、北大、南开三大学搬到长沙成立了“临时大学”。三七年底南京失守,三大学又西迁到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之初,冯友兰教授写了一首校歌。他一生很得意此校歌歌词,晚年时候写《三松堂自序》时还将歌词录了进去。
校歌是一首词,词牌是《满江红》。冯先生显然觉得宋朝的南渡和当时的西迁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不但用了岳飞的《满江红》词牌,还做了许多对比。
校歌第一阕开头几句是: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我于一九三八年秋考入西南联大,今天还记得当时唱此校歌时悲愤而又坚决的心情。
岳飞的《满江红》的第二阙开头四句是: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冯先生把它改为: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
幸而言中,联大前后培养了三千多个学生,为中国建设、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十多年以后,中华民族的地位有了巨变。今天如果再讨论此四句,似应改为:
“千秋耻,既已雪;中兴业,需人杰。”
从“终当雪”到“既已雪”,这是多么痛苦、多么困难的经历;这是二十世纪几代中国人的浴火重生的血泪史。
今天,展望二十一世纪,“既已雪”得之不易,“需人杰”的要求比“终当雪”时还要孔急。这也恐怕正是余纪忠先生和夫人所以捐巨资给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初衷吧!
注:文中蒋校长系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先生;顾校长系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先生。
南京大学名誉教授 杨振宁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