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之光 山高水长——我校举行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纪念展览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19-04-09浏览次数:2437

2018年12月11日,由学校党委宣传部联合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举办的“南国之雄——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纪念展”在仙林展览馆举行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有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党委常委、党办主任、统战部长王云骏,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肖信生,金陵大学校友子女叶蓉华、陈亮曾,以及金陵大学的校友代表、金大校友子女的代表、南京农业大学校友会的代表,金陵中学校友会代表以及南京大学师生代表。开幕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林主持。
        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明生介绍了本次布展的相关情况。本次展览共有500多幅珍贵老照片、文献档案和上世纪30年代金大的视频,展墙有400多平米,系首次在校内全景式展示金陵大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相关情况。本次展览,涉及办学历史、学科结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西迁东还、校园文化、爱国运动、学校建筑等。聚焦著名大师、重大事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注重内涵,以史化人。通过金陵大学办学历史中经历的艰难岁月,诉说南京大学的前辈们矢志报国、自强不息的家国情怀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气概。这里面有投笔从戎的青年才俊,有血洒雨花台的国家栋梁,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有千里戍边的西南服务团。饮水思源,勿忘金大,告慰先贤。据了解,本次展览图书馆提供了部分珍贵资料,部分图片和文献是第一次对公众展出,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胡金波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金陵大学辉煌的办学历程和成功的办学经验,是南京大学建设和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是一所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私立(教会)大学,也是近代中国最为知名、规模较大的著名教会大学之一。从1888年汇文书院创办,到1928年第一个向中国政府请求立案并获批准,再到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公立金陵大学与南京大学合并,金大在其办学历程中创造了宏伟的业绩。金陵大学以“诚、真、勤、仁”(Honesty、Truth、Diligence、Kindness)为校训,以“沟通中西文化,介绍西方新进科学”为办学理念,在推动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开创将“教学、科研、服务与推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沟通中西文化和学术,以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金陵大学是南京大学的源头之一,有着“南国之雄”、“钟山之英”的美誉,当时社会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

胡金波、王振林、王明生、王云骏等校领导与老学长们一起参观了展览。在一幅幅老照片、一篇篇老新闻、一张张图表、一段段视频前,胡金波等领导驻足仔细观看,认真听取学生讲解员的讲解,不时详细询问有关校史。胡金波表示,总结历史,砥砺前行。金陵大学师生身上所体现的融汇中西文化、服务中国社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大人不断前进。当前,南京大学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全体南大人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时代点赞、让社会称道的南京大学。

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大学原生物系主任肖信生在发言中回忆了自己在金陵大学,以及后来在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的76年时光,一再表达老一辈校友对校园的深厚感情。金大毕业的农学微生物学家樊庆笙,在抗战期间从美国留学回来,在四川艰苦的条件下从事青霉素生产试验,为国产青霉素事业作出了贡献,当胡金波看到樊庆笙和试验用青霉素照片时说:“我认识樊老师,当年读书时,他给我们上过课,讲的就是青霉素。”西迁办学期间,金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成绩斐然,他们当中,后来有7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当看到7人中的庄巧生(1939年毕业于金大)、卢良恕(1947年毕业于金大)的照片时,胡金波高兴地说:“我上大学时,庄老师、卢老师给我们上过课,他们学问很好,后来先后当选为院士。”胡金波在参观中强调,金大师生身上所体现的融汇中西文化、服务中国社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大人不断前进,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并且有责任把南大办好。
        文学院大三学生李晓翠看了展览后,对金大1941届毕业生纪念册里的一份手绘图和金大建筑印象深刻,李晓翠说:“这份‘华西坝钟楼与北大楼’的手绘图,风格非常轻快活泼,可以看出,尽管‘寄人篱下’,条件艰苦,钻防空洞成了家常便饭,但同学们的文化生活依然丰富多彩。图中形容华西坝的临时校舍,同学用‘新’这一形容词而非消极的词汇,从这份‘苦中作乐’的手绘图中,可以看出当年师兄师姐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希望和热忱,很值得我学习。”当看到汇文书院的建筑和金大的建筑气势恢宏、高大雄伟,特别金大建筑是中西结合的典范,呼应了“沟通中西文化”的办学理念时,“北大楼是当年南京最高的建筑,可见当时社会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李晓翠感慨道。
        77岁的谢金陵老人,1961年从金陵中学毕业,在开幕式的第二天专门从市区赶来参观,他表示,看到今天仍矗立在金陵中学、当年汇文书院钟楼的老照片时,感到非常亲切,能够把金中和金大连为一体展览,在南京是第一家。他弟弟也是金中毕业的,计划近期前来参观。当他看到1910年金大校门照片时,激动地说:“这个校门我见过,50年代时在金中的西面的干河沿。”对展厅播放视频中的清晰照片,谢老啧啧称赞,表示南大办这么大规模的展览,很不容易,功德无量。
        12月13日,南大校友、现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博士学位的邵学儒(美籍)同学来学校办事时,参观了展览,当他看1925年农林科职员欢送植棉专家郭仁凤教授(美籍)回国的合影照片时,欣喜地说:“我认识郭仁凤的孙子,跟他是好朋友,对他爷爷在金大的经历了解一些。郭仁凤夫妇旁边是赛珍珠夫妇。”他随即拍了照,准备晚上传给郭的孙子。邵学儒离开时,还在展览馆留言薄上用英语留言,感谢学校办了这个展览,让他了解了自己的母校。
        金大校史展览在鼓楼校区的南园橱窗有缩减版图文。展出的第一天晚上,夜色中还有一些人在驻足观看,既有莘莘学子,也有白发老者。他们在图片文献前,感受130年的过往岁月,感受许多被匆忙遗忘的沧桑辉煌。一位老者说,很好,照片很清晰,举办者费心了。另两位是南大退休老师,他们表示,展览很好,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要了解校史,他们认识里面的戴安邦、齐兆昌和顾俊人,当年他们都住在南大。两位老人看到建立安全区的三位美籍教授的照片时说:“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金大留守的美国人救助市民,了不起。同时金大作为教会大学,几十年间培养了不少人才。”老人还滔滔不绝地聊起了匡亚明当校长时的一些故事,认为匡亚明是个有魄力的教育家。不经意间聊了20分钟,尽管天气寒冷,老人浑然不觉,听者亦沉浸其中。
  

  鼓楼校区的展窗(赵国方摄影)

12月15日晚上,南京下着雨,寒意逼人,住在附近的一位张姓老人,在雨中观看了橱窗展览后说:“最让人感动的是三个美籍教授,冒着危险参与建立安全区,保护了25万市民。我家上辈有跑反经历,国弱被人欺。国家一定要强大,内部要团结,才不会被侵略。今天这样的悲剧不会重演了。”临别他索要了展览馆的联系方式,表示有时间一定去仙林看全版的校史展览。
12月20日,原金大校长陈裕光先生的女儿陈佩结、原金大图书馆馆长李小缘的儿子李永泰,不顾年迈,专程前来仙林参观展览。陈佩结向参观者介绍,陈家和金大有很深的渊源,金大的建筑群是她爷爷陈烈明的“陈明记营造厂”建造的,父亲陈裕光从金大毕业后,留学哥伦比亚大学,1927年至1951年担任金大校长24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解放前夕,一些亲友、校友希望他去海外,但他深感祖国前程远大,决定留下建设国家。当看到全家人抗战胜利后在平仓巷5号寓所前的合影照片时,老人长久驻立,眼含热泪,激动地说:“中间的是我,当时十二三岁,前面的两人是我爸爸、妈妈。我今年84岁,这张照片第一次看到,可能是孙明经拍的。待会我把这照片传给国外的女儿看看”。当看到1948年金大校门口的照片里的一位女士时,陈佩结一眼认出,这是她姑姑陈竹君。李永泰是第二次参观展览,认为这个展览重点突出,比如介绍孙明经,非常好,“父亲李小缘毕业于金大,也是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金大从事图书馆学和目录学的研究,后来担任图书馆馆长,筹划出版了我国第一份图书馆学刊物《图书馆学季刊》”。李永泰边看边说,虽已83岁,依然精神矍铄。不知不觉中,两位耄耋老人参观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对学校投入人力、物力办这次展览深表感谢,表示回去后会告诉其他金大校友、校友后代,让他们也来参观。
        本次展览在仙林展出期间,一些党支部组织党员前来参观,在此开展组织生活,党员们在参观中了解了金大的历史、创造的辉煌,看到前辈们辛勤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南大文脉绵延、奔腾浩荡的发展格局,大家振奋了精神、汲取了力量。真可谓:“钟山苍苍,江水泱泱。金陵之光,山高水长。三院嵯峨,文理融农。南国之雄,科教兴邦。曷克臻此?诚真勤仁。百卅展览,遗泽流芳。祝我南大,与国同昌。”此次展览展期计划在半年以上,仙林和鼓楼两个校区的展览开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

    (文/王雷、齐琦、高倩,图/佘治骏)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