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南京大学校友总会携手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金陵大学校友和部分金陵大学校友子女,为缅怀前辈的创业经历,彰显金陵大学的历史功绩,弘扬金陵大学“诚、真、勤、仁”的精神和优良传统,重修金陵苑,选取鼓楼校区北大楼东南侧一株雪松作为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纪念树,并立碑勒石纪念,寓意金大精神如松柏之茂,与日长青。
在金陵大学的历史上,有种植纪念树的传统,学生毕业前都会在校园内种树留念。在鼓楼校区大礼堂旁至北大楼前,就曾有过戴安邦院士、王应睐院士他们当年亲手种植的年级纪念树,有的至今长势茂盛。翻看金大校史资料,也不乏陈裕光校长当年亲自带领师生种植纪念树的照片。甚至现在中国的法定植树节也与金陵大学有着颇深渊源。1914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创办人斐义理先生等人,曾建议当时的农林部仿效美国的办法,设立中国植树节。1915年,国民政府根据民间在清明时节种树的古老习俗,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金陵大学的主楼北大楼建于1919年,位于鼓楼校区校园中轴的最北端,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歇山顶式,中部建有一座高五层楼的塔楼。北大楼东南侧有一株近百年的雪松,移植于1920年。这株雪松与北大楼相伴,成为南大最美校园里永远“同框”的最美风景、标志性的完美组合。它们一起看尽百年的秋收冬藏,见证一代代金陵学子、南大学子在此度过他们人生中最美丽的青春芳华。它们曾目睹金大师生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淡然励学,曾目睹金大师生西迁,南京城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经历惨绝人寰大屠杀,这片土地作为“南京国际安全区”核心区域挽救上万生灵;它们曾目送金大学生放下课本、奔向沙场,从远征军到飞虎队,有去无回;它们看着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一去西南六十年,直到南大百十年校庆时,才白发苍苍地回来;它们见证着金陵大学到南京大学的变迁,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金陵大学到南京大学,这片热土不曾辜负一代代学子的青春芳华。转眼已是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这一切的百年雪松却在岁末走完一生。如今金陵大学的桃李早已开满天下,金陵大学也渐渐成为校史中凝重的篇章,当年前贤手植雪松时的心愿,终将由一代代南大人接力完成。虽然枯萎,挺拔的身姿依然傲立,不屈的风骨犹在。在百年雪松的近旁,已经补植的一株雪松正在茁壮成长。2018年12月,由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牵头,携手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金陵大学校友和部分金陵大学校友子女,选择这一株年轻的雪松作为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的纪念树,并且勒石立碑以作永久的纪念。淡然的雪浪石碑静卧在雪松脚下,正面用古雅的篆体字镌刻着金大的校训“诚、真、勤、仁”,背面题写“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纪念2018.12”。古老与年轻在这里交汇,诉说着后辈对金大精神的传承和对先贤的缅怀;它更预示着老树新生,金大的血脉在南大的延伸和历久弥新。
校园和建筑是有形的历史,是无声的力量,它忠实地反映着所处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成为精神的象征和载体。金陵大学遗留下的一些古老建筑,无不诉说着金大中西交融、载风载雨的文化气质,传续着学术薪火。在鼓楼校区的北园东部,就是金陵大学旧址,小礼堂旁边有“金陵大学旧址”的标牌。金大旧址的主要建筑群至今保存良好,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在原金陵大学校门前,是为纪念金大建校110周年塑立的“金陵苑”碑。在碑刻南面不远处,是金大建校120周年时塑立的陈裕光校长铜像。在今年金大建校130周年之际,校友总会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对“金陵苑”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包括修补塑像旁边的绿植和道路,“金陵苑”正反面的描金等等。校友总会秘书处还组织文章出版发行了《南大校友通讯》“纪念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专刊”(总第80期,2018年秋季号),牵头举办了金大建校130周年专题纪念报告会。
纪念牌背面(赵国方摄影)
12月29日,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肖信生、副秘书长陈亮曾等学长在校友总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考察了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纪念树、纪念碑和金陵苑,瞻仰了陈裕光老校长塑像。
2018年12月29日,金大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肖信生(中)、副秘书长陈亮曾(右)在南大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赵国方的陪同下考察纪念树和纪念碑(胡佩农摄影)
肖信生(左二)、陈亮曾(右一)学长等在金陵苑瞻仰陈裕光老校长塑像(赵国方摄影)
以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新一代南大人将在金大诚、真、勤、仁精神的砥砺下,谱写南京大学新的篇章,创造南京大学新的辉煌。金陵之光,山高水长,愿金大精神如山如阜,如冈如陵,永存世人心中。
(文/姜海云、赵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