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4项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

发布者:黄毓发布时间:2017-05-06浏览次数:1110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本次国家科技奖励共评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1项。南京大学牵头完成的4个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五。

环境学院张徐祥教授团队的研究项目“高风险污染物环境健康危害的组学识别及防控应用基础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高风险污染物(HRPs)种类多、毒性强、致毒机制复杂,极低浓度对人群和生态健康可产生严重危害,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亟需合作应对的环境问题。项目持续17年研究,创建了HRPs健康危害精准识别的生物组学新方法,奠定了HRPs健康危害快速识别和有效防控的方法学基础;揭示了环境HRPs健康危害的网络调控机理,为全面阐释HRPs健康危害特征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阐明了HRPs的多尺度、多介质环境源汇特征及危害防控技术原理,为我国全面实施环境HRPs健康风险防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发表SCI论文120篇,20篇主要论文他引1229次。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荣教授团队的研究项目“先进日盲紫外探测与应用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国家在日盲紫外探测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于氮化物半导体紫外探测材料、器件与成像的研发,重点解决了探测器带内信号增强、带外噪声抑制等关键难题。发明了异质界面应力调控、寄生反应抑制等技术,实现了高质量日盲波段AlGaN材料制备;发明了极化增强型日盲紫外探测器,开拓了高灵敏紫外探测器新方向;发明了日全盲级单光子灵敏度的紫外成像技术,打破禁运,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用于电网安全监测预警;发明了分米级高精度紫外定位导航技术,首次研发了港口船舶穿雾靠泊导航系统,开辟了日盲紫外导航新领域。发表学术论文65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成果进行了量产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三年累计数亿元。

环境学院李爱民教授团队的研究项目“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围绕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的难题,自主研发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资源化、高效转化及高效净化技术,获授权国内海家利30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项目技术在多个省份建立89项废水处理示范工程,近三年处理废水约1.94亿吨,削减COD约37.4万吨,为我国重点流域以及江苏沿海工业园区有毒有机污染物控制、典型工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饮用水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模式动物研究所高翔团队的研究项目“基因工程小鼠等相关疾病模型研发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属于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通过十多年努力,在动物模型研发及分析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完善了基因编辑技术,率先在国内建立基因剔除小鼠品系,在国际上首次建立狗基因剔除,支撑了两项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研发;建立了国际一流的小鼠模型资源中心,支撑上千家单位的生物医药研发,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参与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小鼠表型分析国际联盟”,提高我国在动物模型领域研究地位。在Neuron等SCI期刊发表50余篇通讯作者论文,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另外,在最近公布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南大有15个项目获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创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科宣)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