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南京大学马鞍山校友会组织近20位老中青年校友赴郑蒲港新区马鞍山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参观考察。南京大学副校长、马鞍山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理事长潘毅热情接待了校友会一行,郑蒲港新区管委会派出代表周正荣全程陪同。
首先,潘毅副校长带领大家参观了研究院的展厅、检测评估中心和研发中心等,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和政、产、学、研成果。
随后,一行人前往研究院会议室座谈。在与会代表依次自我介绍之后,潘副校长向校友们汇报母校近况,主要介绍了两件大事:第一,母校为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正全力制定实施方案,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第二,母校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仅有4所,南京大学是入选的唯一一所东部地区文理兼长的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先人一步,在成果转化和政产学研平台建设方面也成效卓著。
听了介绍,校友们都表示母校的发展让大家深受鼓舞、倍感自豪。魏先文会长发表讲话,认为南京大学走出了一条文理兼长高校的产学研特色之路,对安徽工业大学及其他院校都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他还汇报了马鞍山校友会多年来为母校和地方建设所做的贡献。马鞍山校友会成立20多年,目前有校友1700多人,曾邀请王德滋等院士到红星中学和安徽工业大学访问和办讲座,先后邀请洪银兴教授等校领导来看望校友和指导工作,捐赠杨振宁铜像给南大,积极组织校友为母校教育基金捐款来回报母校,也做了很多创新、创业、牵桥搭线的工作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
资深校友李永徽、翁英豪、林德鸿、李致平等也都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母校的发展和研究院的建立都非常激动人心,研究院和校友会今后也可以有更多的互动机会,一起为母校建设和地方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中青年校友蒋海军、毛建、杜预也向潘副校长和各位校友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发展。
座谈会结束后,研究院招待校友们共聚午餐,餐桌上大家共话校友情、母校情,气氛好不热闹!
下午,由郑蒲港新区管委会周正荣带领校友团参观了郑蒲港新区,同时向大家介绍了新区的建设及发展情况,校友们对郑蒲港新区的建设面貌和发展速度表示赞赏并感到叹服。
虽然天一直下着小雨,但阻挡不了校友们的拳拳盛意,整个参访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半。最后潘副校长和校友们一起在南大研究院合影留念,寄语校友会和研究院今后多多交流,一起为地方经济多做贡献,为母校争光添彩!
又讯
2016年11月20日这一天,我们南大马鞍山校友会安排了一次小型的马鞍山文化之旅。参观考察了“天子坟”、“德化堂古床博物馆”和“洪滨丝画美术馆”等三处文化景观。
这次报名参观的校友共16位。年纪最大的校友是安工大原宣传部长翁英豪,他对这次“文化之旅”非常感兴趣,是第一个报名的。负责领队的是校友会原会长、安工大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致平教授。还有红星中学、市科技局、马钢、市人事局、矿院等单位的校友参加。
在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先柱博士的安排下,早上九点,校友们在安徽工业大学校门集中乘车前往,首先开车到位于当涂姑孰镇围屏乡的“天子坟”参观。市文物局局长殷春梅校友(1990年毕业于南大历史系)安排了这次校友参观活动。我们参观了正在发掘整理已进入尾声的考古工地,又驱车来到市文物局参观该墓葬出土的文物。种种迹象表明,该墓规格较高,墓主身份显赫,真正的身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随后,我们来到文物局附近的“德化堂古床博物馆”参观。该馆是2012年底建成开始展出的,现已收藏古床300余件,实际展出175件。展品时代从明朝至民国时期,其中大部分展品是清朝的古床。展品数量为全国之最,或为马鞍山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我们又驱车到最后一个参观点“洪滨丝画美术馆”参观。董事长袁洪滨校友亲自接待了我们,大家在挂满精美丝画的艺术馆里流连忘返。
这样以文化之旅的形式举办的校友活动还是第一次,“天子坟”是新的考古发掘,“古床馆”和“洪滨丝画馆”虽已早有耳闻,但部分校友也是第一次来。
校友们都感到:马鞍山古代及近现代的文化丰富多彩,除了唐朝的李白和三国的东吴大将朱然的遗迹外,还有新石器时代的“烟墩山”和商周时代的“五担岗”等众多遗存,以及伍子胥、项羽、王安石、刘禹锡等众多遗迹。在适当的时候,校友会可以再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内容更丰富的“马鞍山校友文化之旅”,校友们也都在期待。
(马鞍山校友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