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夏天,生物学系1991级的学子们惜别南园。其中的三对情侣:厉立斌和师双平、周波和张红燕、王海荣和许慧,曾一起合影留念。20年来,三对伉俪中的两对半坚守在生物医药领域,辛勤耕耘,成为全球顶尖制药企业、国际机构的科学家、学者和管理者,一人则另辟蹊径,成为国内金融界的精英。他们的经历代表了生物系91级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南大学子当年的豪言壮语:“今日我以母校为荣,将来母校以我为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不显其光。7月25日下午,来自世界各地的91级生物学系校友聚集到鼓楼校区北园西南楼,与原系党委副书记朱爱武,现校教务处处长、原辅导员邵进老师一起,重开“班会”,分享20年来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首先,朱爱武和邵进两位老师代表母校对校友们回访表示热烈欢迎,然后他们与大家一起深情回忆当年班级生活和学习中那些难忘经历,同时两位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这次回来不仅共叙师生情、同窗情,更要关注母校的发展。在交流环节,每位同学都简要地汇报了毕业后个人经历以及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情况。二十年别后再聚首,听听熟悉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说说离别的思愁,大家尽情享受久别相聚的温馨,心中激情再次点燃。正如有人所说:“岁月可以带走我们年轻的容颜,但永远带不走南大情、老师恩,带不走浓浓的同学友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南大都是我们的牵挂、骄傲和自豪。”校友们对母校难以割舍的拳拳之心、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昨日里的一群懵懂少年,今天华丽变身,成为各自专业、行业领域内的翘楚和执牛耳者。“班会”照例由“班长”厉立斌校友主持,面对话筒,他依旧保持着当年轻松而优雅的主持风格,多年的海外经历又增添了几分美国式的直白。合唱《打靶归来》将大家的情绪引入大一的军训时段,“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同学们仿佛又变回当年的少男少女,意气风发,轻舞飞扬。
王金波校友分享了商海沉浮的经历。毕业后入职三株集团,两年之后成为高管,不久离职创业,在上海挖到第一桶金。然后回南京创办天源华光材料有限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中途遭遇挫折,跌落谷底,但是凭借着一股顽强的韧劲,终于东山再起。现在,正积极谋划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志得意满。作为南京的“地主”和“土豪”,他积极组织了这次聚会。
王峥峰校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博导)在大学时代就以刚直闻名。他说:“人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否则人生就会空虚。”多年以来,在争取课题经费与秉持学术操守的冲突中,始终坚守着清教徒式的理想,不求声名私利,但求无愧于心。他是个专心于学术研究的人,空闲时间宁可看枯燥的科学文献,也不刷微信、微博,不加入社交网络,坚决不做“低头族”。
师双平校友毕业后继续在上海细胞所、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洛克菲勒大学深造。博士后出站后,先后在美国先灵葆雅研究所、默克实验室从事新药研发。她说:“人生最大的收获是一儿一女,还有一个生物新药Keytruda。”Keytruda是一种神奇的抗癌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曾经治愈过毫无希望的癌症晚期病人。同学们纷纷提问,导致一段时间内“班会”严重跑题,变成了“新药发布会”。她爱看歌剧,曾经每周去一次大都会,遍览《茶花女》、《卡门》等经典名剧。
张熙君校友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NCI)从事癌症基础研究。他说:“人类首次完成基因组测序,用了十几年,花费数十亿美元。但是,现在只需要两周,成本不超过三千美元。”目前,他所在的研究机构正在大力应用DNA测序技术探索遗传基因和癌症发生的关系这一人类未知领域。专业之余,他对于使用DNA测序技术从事考古,研究古代王朝的种系传承也具有浓厚的兴趣。
周波校友是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博士后,一直专注于水稻抗稻瘟病先天免疫机制的研究。现任国际水稻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在菲律宾领导着一个庞大的科研团队。他曾经是91级生物系四年本科学习所有科目平均学分绩最高的同学,大家公认的“学霸”。他说:“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每当别国学者问起你来自哪里,我回答来自China,总觉得有一种使命感,因为那一刻我代表了中国。”他认为孩子是宝贵的财富,与张红燕校友育有两子一女。
周子元校友分享了关于人生目标的心得,他说:“在我32岁以前,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很多事情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后来我发现了真正的兴趣所在,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他现在是南京英田光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董事长兼总经理,从事精密光学,尤其是激光光学系统的生产研发,事业有成,衣带渐窄。他在大学时代就是狂热的旅行爱好者,现在正兴致勃勃地筹划自己下半年的南极点之旅。
戴小华校友(赣南师范学院教授,潜叶昆虫专家)分享了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大学毕业后到乡镇中学任教,教过英语,还教过物理,与理想差距较大。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研、攻博、赴南非做博士后研究,主持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和课题,成为学科带头人。多年的野外采集生活并未阻止他中年发福的态势,“头顶植被”稀疏成为他作为生态学博士却难以解决的生态学难题。
“班会”气氛热烈,校友们按学号顺序发言,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热心的校友将会场的图像和声音通过微信实时发布,让未能参会的校友也可以感受现场氛围。远在美国德州的傅雨校友以“南大生物毕业廿年”八字藏头,作诗一首,志此盛会。诗云:“南园伤别后,大雅更何求。生色宛常在,物华究渐休。毕生惟上意,业事岂人谋。廿载倏然过,年来惜旧游。”
校友们重走校园,参观仙林,徜徉小松林,品味南芳园,寻找青春足迹,唤醒往日记忆。聚会仿佛一眨眼就结束了,两天时间浓缩了大学四年的历程:从入学报道、相识相知到毕业离别,始于欢聚,终于黯然。校友们亲身感受母校的巨变,无不为母校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欣喜。大家都衷心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
南大校友总会为本次生物系95届校友聚会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并给每位校友赠送了南大一百一十周年邮票纪念册。
王维在一首送别诗中写道:“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当年分别之际,大家各奔东西,但是心中有同一个牵挂:母校、老师和同学。20年后,有一天他们听到子规的呼唤,于是跨越万水千山,再次相聚。
(李子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