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南京市中山路169号金陵中学内的钟楼,是金陵大学和金陵中学的前身汇文书院时期的老建筑,也是南京众多教会学校中现存最老的建筑。钟楼为美国教会委托美国建筑师设计,由陈明记营造厂承建,是具有北美殖民时期风格的建筑。
钟楼建于1888年春,次年落成,是汇文书院的主要建筑。这里的地名,当时叫“干河沿”。钟楼座北朝南,砖木结构,主要以本地产的青砖和美国产的木料砌筑;台阶、窗台和勒脚线等均以青条石砌筑。原主体为三层,前部钟亭为五层;主体第三层为四棱台形,即四坡双折孟莎式屋顶的阁楼;其平面和立面严格对称,每层楼四面开窗,位置上下对应;一、二楼为拱窗,三楼为方窗。所有窗户均为上下推拉式的;由于左右窗框内有暗槽,槽内所藏平衡锤由链绳通过上部滑轮与窗门相连(美国产的零件),所以推拉(开关)两个窗门都很轻松,且都能停留在任意的位置上。在三楼的南北面,左右各两窗之间均有壁炉烟囱伸出屋顶。在前部外凸的钟亭部分,第三、四层为四方型,第四层外部四面均有直径约1.7米的圆框(可能是预留机械大钟钟盘的位置);第五层为四棱台形,四面开拱窗,也为上下推拉式的窗户,象个瞭望亭(应该是最初安放大钟的地方)。参照其它部位尺寸按比例估算,其最高平顶加围栏距地面约为19.5米。
约1890年拍摄的钟楼(图片由金陵中学校史馆提供)
十九世纪末,南京房屋均不高,因钟楼是南京市第一高楼,名气很大,被视为奇观,又为洋人所办,故通呼为“三层楼洋行”。当初,行人问路、雇车去汇文书院,反而多有不知,如说去“三层楼洋行”,无论远近,则无人不晓。
约20世纪初年拍摄的钟楼(1903年或之前汇文书院部分校舍照片的截图)
1910年拍摄的汇文书院部分校舍(自西向东可见:西课堂、口字楼、钟楼、小礼堂、青年会堂。图片由金陵中学校史馆提供)
1917年10月,钟楼顶层失火烧毁,后由美国教会拨款修复。修复后的钟楼,主体仍为三层,不过改成了四坡屋顶,三楼为设老虎窗的阁楼。钟楼前部的钟亭降至四层(顶尖距地面约为17.8米);钟楼的建筑面积约713.67平方米(地下室未计入),占地约250平方米(门廊外台阶均未计入)。钟楼平面投影为“申”字型,勒脚、檐口等处有简化的装饰线脚;一楼和二楼的窗户为拱形,窗户上有外凸的饰线,然后水平绕墙体一周;勒脚为外凸的青条石作饰线,勒脚线下有方形通风孔(即地下室通气窗)。壁炉改在中部的两边,屋顶各有一个四烟道的烟筒耸立。屋檐宽大,伸出外墙约0.8米。南面顺台阶直上是前门廊,北面从两侧台阶而上是后门廊。屋顶、钟亭顶及门廊顶均为鱼鳞瓦铺设。一楼内北侧楼梯下面为地下室的入口,一楼和二楼的中轴线上为走廊和楼梯,两边为几乎对称的四个大室。三楼以屋的坡顶内缩为六个小室(阁楼),每小室各有一个外伸的“老虎窗”;在上三楼的北坡屋顶处,也外伸了“老虎窗”,使得楼道明亮,无压抑感。三楼过道处设了一个门,围成一个中室;从中室进去,西南角有一个陡直的木梯,拾级而上掀开顶盖就到了四方钟亭。钟亭四面为敞开的大窗,上部作拱,中部横有两根水泥护栏。钟亭为四棱锥坡顶,当中置有一口座式摆动铸钢大钟,其通高约1.3米,通宽约1.4米,大钟口径1.08米(42英吋),其安置在这个长宽高均为3米的钟亭内,无论是近观还是远望,都相当匹配。
1918年修复后拍摄的钟楼(图片由陈农恩校友提供)
20世纪20年代中期照片中的钟楼(截图,图片由陈农恩校友提供)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蔡元培、徐悲鸿、魏学仁等定期在钟楼的高级会议室里聚会。当时南京几乎所有建筑内都没有取暖设备,在这套房间里装有一套美国制造的用电取暖的暖风系统,他们管这叫做“温暖聚会”。
约1937年拍摄的部分校舍(在钟楼的东面,是小礼堂和东课堂。图片由金陵中学校办提供)
1937年拍摄的钟楼等校舍(图片由金陵中学校办提供)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金陵中学作为难民保护区25个收容所之一,先后共收容过1.5万余名难民。当年,在钟楼的地下室内,曾藏匿和保护了40多名难民妇女免遭侵华日军的蹂躏。钟楼,也成为这段史实的见证者。
1957年拍摄的钟楼(部分侨生的合影,图片由金陵中学校友会提供)
1960年拍摄的钟楼(新年贺卡上的照片,图片由谢金陵校友提供)
1976年之前,钟楼进行过一次大修,还对部分上下推拉式窗户改换了材质或结构。1988年,钟楼又进行过大修,迎接金陵大学和金陵中学百年校庆。
1988年拍摄的钟楼(图片来源:金陵中学百年校庆纪念册)
1991年,钟楼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2006年,钟楼作为金陵大学旧址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大修前的照片(2009年拍摄)
2012年,钟楼进行了抗震加固保护性大修。主要是:楼内穿插钢柱钢梁,并连成整体框架;钢筋网聚合物砂浆加固内壁,外墙修补并全作“嫩肤”、“渗透保护剂”处理;修缮加固木结构,全方位防腐防蛀处理;翻修屋顶,修缮门廊,更换门窗;地下室内外防水防潮处理;内部装潢等等。钟楼的后续安全使用因而得到保证。同年6月,两套敲钟装置全已损坏的大钟修复成功。
大钟修复中的全貌图片(2012年5月拍摄)
钟楼,自汇文书院起,到本世纪初的124年间,长期作学校办公楼,是学校的指挥中心(二楼曾作过教室,三楼曾作过宿舍)。1910年,汇文书院和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干河沿校区为大学部所在地,钟楼则成了大学部及其对附属单位(中学、小学、初级师范和1914年购入的鼓楼医院等)的指挥中心。1917年起,大学部逐步迁往鼓楼新校区(现位于北京西路和广州路之间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1921年,干河沿校区全部交由中学部(金陵中学)使用后,钟楼便成为金中的指挥中心。2003年至2012年,钟楼作金陵中学校史馆;2013年钟楼大修竣工后,又重新作学校办公楼。
南京市政府所立的标牌(2015年拍摄)
由国务院颁布并由南京市政府所立的标牌(2015年拍摄)
《中国文化遗产》标牌(徐伟校友拍摄)
钟楼西南侧(徐伟校友2017年12月拍摄)
钟楼西北侧(徐伟校友2017年12月拍摄)
钟楼雪景(徐伟校友2018年1月拍摄)
钟楼为南京近代史上第一个高等学府诞生的标志性建筑,也为现金陵中学的标志性建筑。
钟楼见证了南京学校实行现代式教育的开端以及不断发展的历程,见证了时代兴替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实;钟楼的钟声指挥过千千万万学子校园生活的节奏,也是教泽宏施的协奏曲。从2013年开始,连续多年的6月,江苏省暨南京市成人仪式示范教育活动都在金陵中学钟楼前举行,并鸣响大钟18响,以示祝贺与共勉。钟楼暨大钟继续书写着“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对民族的未来负责”的华章。
谨以此文献给金陵大学暨金陵中学建校一百三十周年!
(谢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