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1日,以“为建党百年献礼,为地方发展服务,为母校华诞添彩”为主题的南大连云港校友走进灌南考察和学术研讨活动成功举办。校友们实地考察调研灌南县李集镇新民村、新安镇硕项湖饮水工程项目,与志愿者一道进行保护灌南硕项湖公益活动,深入了解灌南县乡村振兴的一线实践。考察过程中,校友们对灌南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设“实力灌南、美丽灌南、幸福灌南”予以充分肯定。南大连云港校友会会长刘平昌、秘书长张思山,副会长宋天德、张力雪、刘曙光、朱涛、王元伦、王宜军、王通超、孙国猛,原副会长王汝仁、河海大学连云港校友会秘书长吴建新、国际商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郝金宝、南大云南校友会副会长柴林、连云港市政协原常委徐习军、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系主任杨柳,江苏省环保形象大使、灌南县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周汝尧,灌南中地置业公司董事长李中娣等50多位校友和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并出席了“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
研讨会上,南大校友、灌南融媒体中心中心主任管三松介绍了灌南县厚重的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和未来远景,期待校友帮助探讨灌南的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之路,为灌南发展献计献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唐兆凡博士,原市国土局局长毛太銮,连云港社科院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古龙高,市文广新局原副局长赵鸣,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卢山博士,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所长、江苏海洋大学教授李义良博士,江苏聚仁乡野文旅发展公司执行董事吴方华,716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佳洲博士,灌南县中地置业董事长李中娣等9位专家先后发言。
与会专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研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和路径;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对乡村振兴的创新思考,特别是对灌南县乡村振兴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唐兆凡对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特别是老百姓饮水安全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新民村经验的核心是以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乡村振兴,和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投资的哲学和理念一致,因此ESG模式有可能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毛太銮提出了灌南应做强、做大县城,化工园区整顿尽快转型到位,切实解决建设用地瓶颈问题,进一步挖掘建设用地潜力,统筹安排各类资金,建立健全投资负责制等六条建议。
古龙高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升级版的内涵,解读了对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提出了五条建议:要按规律办事、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等。他认为,对灌南来说,要加快工业发展、传承历史文化。
赵鸣提出借力文旅融合推进县域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优先、保护挖掘并重的原则;坚持差异化发展旅游,进一步明晰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文旅融合,聚合各类文旅资源;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不搞同质化竞争、大水漫灌式开发;将文旅开发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卢山教授用五组数据分析了灌南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总量在全省占比变化不大,但是在全市占比下降;其重要原因是第二产业发展出现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工业强县”至关重要:要有发展“抓手”,即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要“借力”“融合”,要提升营商环境,发展要对标。
李义良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全国发展较好的几个小康庄案例,对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了自己独到见解。认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能够“六造”,即千方百计造人才,因地制宜造产业,解放思想造目标,创新发展造优势,大张旗鼓造品牌,积极探索造模式。
吴方华介绍了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典型,及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发展方向。
专家们分析:灌南东西狭长,东面临海被响水分离,几乎没有海岸线;沿海高铁资源被响水抢占;西接沭阳,南靠淮安,没有强经济辐射,发展无法借力。1996年划归连云港市,但并没有真正融入,认同感不强,得到支撑也不足。
有专家对灌南“一产为基础、二产主导、三产次之”做了SWOT(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分析,认为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解放思想,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统一全县发展规划,快速抢占配套高点,以科技导入为主轴,是未来能在周边突出的根本方法。
综合专家发言,从宏观层面,灌南应承接都市圈经济,园区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实现路径,经济体内部实现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专家们认为,从微观层面看,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抓好教育与人才。应加强与江苏海洋大学合作,用好本土人才;从全市来看,发展县域经济振兴乡村,也需要整合高教资源,再创两三所本科院校,大力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专家们指出,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在乡村,潜力也在乡村,要重点关注人才、项目、思想、模式,发挥乡村振兴对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南大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赵国方专程从南京赶来参会,他代表校友总会对会议的组织和研讨主题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的活动选题切合形势,服务中心意识强;参会校友积极主动,专家云集,研讨会视野开阔,联系实际,发言者分析渗透,鞭辟入里,因而研讨成果、建议的可操作性强;活动内容丰富,参观考察、深入了解灌南,增加了感性认识,使问题研讨和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
“服务校友、服务母校和服务社会”是校友工作的核心。赵副秘书长说,连云港校友会一直把服务校友当作头等大事来做,从而使得连云港校友会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成为南大海内外校友组织中的佼佼者;连云港校友贡献地方经济,也是南京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连云港校友对母校感情深厚,始终关心和支持母校的每一步发展,母校也深表感谢。他对连云港校友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连云港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表示肯定和赞赏。他表示,参加这次研讨感到我们的校友都很有使命担当,这也符合南大校长吕建院士提出的“校友南大”的理念,“校友在哪里,南大的形象、贡献和牵挂,就在哪里”。他祝愿校友们事业更加辉煌,母校以校友为荣,也希望全体南大人共同为母校的旗帜增光添彩,欢迎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
刘平昌会长进行活动小结:整个活动彰显筹划缜密、形式创新、成果丰富三大特点。会议提前一个月筹备,设置议题,主题鲜明,紧扣形势,联系实际,反复论证,校友、县委书记任瑜亲自审阅活动方案,安排有关部门协助,全程安排紧张有序;校友会、融媒体中心主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灌南县中地置业协办,活动中还举行了入党宣誓,与公益环保活动结合,精选专家结构优化,专家报告精炼精彩,建言献策接地气、可操作;活动参与人数多,总会领导参与,关注者众,近千张照片、数十个视屏、抖音、国际商报、头条、灌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给活动以较大影响,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连云港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