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气候事件常常会引发洪旱及其次生灾害,直接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对气候变化和预测预报的研究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在中国的气象科研史上,我国气象专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菊英,正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1965年从南京大学气象系毕业后一直坚持月季年雨情的长期预报理论研究和业务紧密结合,在气候变化及其预测预报的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撰写发表了100篇论文和多部成果性专著,其中《中国旱涝的分析和长期预报研究》专著及其论文在1994年就被国家科技部登记为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长期天气预报业务中,她对1998年和2020年长江流域性特大洪水等20多次气候异常事件作出了准确预报。2020年,她又从雨情长期预报扩展到水情长期预报的创新性研究和应用。她非常敬业,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她的准确长期天气预报为我国预防和减少气候灾害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推进我国气象科技发展和长期天气预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半个世纪以来,陈菊英扎根于长期天气变化的预测预报研究,将基础理论研究和预报业务应用紧密结合,并摸索和积累了系列性大数据统计预报物理模型。考虑到水情长期预报对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陈菊英2020年对水情的长期预报进行了探索,她认为水量是面雨量汇集的结果,更能反映出实际雨情。如能做出区域性洪水的长期预报,防汛抗旱部门就能有足够的时间做出科学调度计划和合理使用防汛资源,这对防汛减灾事业十分有利。她的梦想是要把预测预报做得更扎实、更准确些,让防洪减灾更有针对性、更靠前,为国家和人民防御气候灾害保驾护航。
灾害性气候异常事件的预测预报是国内国际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的研究课题。1998年,陈菊英对长江流域性特大洪水的长期预报取得成功,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特意写来感谢信,对她为1998年防洪减灾工作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国家科技部表彰陈菊英为“全国科技界1998年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同时,她也得到了长江流域水利委员会及水文局领导高度肯定:“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气象预报处,多年来连续收到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陈菊英研究员所作的长江流域汛期长期预报,预报精度一直很高。进入九十年代后,该同志曾准确预报1991年、1995年、1996年长江大水,特别是对1998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的预报与实况一致,其准确、及时的长期预报,得到长江委及水文局领导首肯”。2019年6月,陈菊英从自主研发的系列性统计预报物理模型中发现,2020年长江可能会发生类似于1954年和1998年流域性特大洪水,因此2020年1月就在线上与有关领导和专家把这个重要发现和科学依据提出来,并在2月正式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了针对长江可能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的预报意见和主要依据。在4月又在线上对三大湖的实地年最高水位和长江干流控制站的最大流量进行诊断分析。2020年预报长江流域异常多雨的长期预报统计物理模型,也准确预报了2020年长江流域的异常水情,在线上向有关部门主管领导作出了准确预警,提前提醒有关部门对未来发生的大洪水早作防御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陈菊英关于1998年和202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长期预报取得成功,是国内外史无前例的,这是她技术经验积累的成果。江西省水文局、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局等部门,均对陈菊英预报的202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结果出具了证明,有关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此预报为2020年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当地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切成果,和陈菊英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也与她少年时代的艰苦磨砺分不开,苦难的童年炼就了陈菊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为她后来在数十年气象生涯中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和坎坷,坚持拼搏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她以持之以恒的努力拼搏,在从事的气候变化领域中,创造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系列性科研成果。
陈菊英建议,今后长期预报的科研和业务重点不应放在降水量距平趋势上,而要将重点放在区域性灾害性异常气候事件的预测预报预警上。因为降水量正常偏多和正常偏少都属正常,对防灾减灾并不重要,要对区域性灾害性气候异常事件进行攻关,长期预报重点要与国家防灾减灾事业接轨。她建议各省直辖市和区域级气象部门的长期预报业务和科研重点要放在自己管理的地区,既要研究本地区与全国气候变化的共性,又要研究本地区的特殊性,改变上下预报方法、预报依据、预报意见类同的长期预报现状。
陈菊英表示,当今气象与国家和人民利益息息相关,虽然早已退休,身患类风湿关节炎,但她仍然在气象科研的征途上砥砺前行,巾帼不让须眉,继续书写着她的气象人生,在为国家和社会不断作出新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张婷,原载《中国科技投资》总第4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