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校友尹震宇,带队援鄂战疫情

发布者:jfx发布时间:2020-07-08浏览次数:322

庚子初春,荆楚大疫,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战疫情。其中,不少南大人化身白衣战士奔赴前线,成为这场战“疫”中的最美逆行者,南京大学校友尹震宇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南京大学医学院1988级本科入学、1995年硕士毕业、2004年博士毕业的校友,现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也是南京大学厦门校友会的骨干校友。

2月初,国家组织各省市医疗队伍支援湖北武汉时,身为武汉人的尹震宇校友主动向上级表达了赴鄂支援的强烈愿望。他说他的根就在那里,此行不仅是援鄂,更是回家,是回家回报父老乡亲。2月8日深夜,尹震宇接到通知,组织上委派他作为厦门援鄂医疗二队领队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他没有半点犹豫,9日一早就登上了厦门航空的专机直奔武汉。

到了武汉之后,尹震宇带领来自厦门市11家医院的138名医护骨干,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1个重症病区。到达武汉当晚,在战前动员会上,他以自身的专业经验给予全体队员信心:“我经历过非典,分管过本院新冠肺炎一线防控救治工作,我是负责医疗管理工作的,我知道怎么保护你们,我向你们承诺一定不让你们被感染;我们的大后方,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都一直在为我们筹备保障防护物资,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要打赢这场战疫!”紧接着,他安排了对全体医疗队员的专业培训,包括新冠肺炎的救治、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等等。“培训一批上一批,时间不等人,我们要与死神抢人。”留给尹震宇校友组织培训的时间仅仅有一天。“刚开始的时候最煎熬,很多队员面对突发情况束手无策、焦虑恐惧,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熟悉的带生疏的,年长的带年轻的,全体队员精诚团结,严密组织,精准施治。”尹震宇回忆说。

尹震宇带领厦门援鄂医疗二队的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后,就展开了紧张的救治工作,再也没有好好休息过。他们穿上防护服,一穿就是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一个班出来,皮肤破皮、起水泡、化脓,防护用品挤压后出现的勒痕,身上的衣服能拧出水……“看到他们的伤痕,我很心疼,我是领队,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要尽一切可能去保护和照顾他们。”尹震宇一提起队员们的艰辛工作就哽咽感伤。

为了提高救治质量与工作效率,每晚8点,尹震宇都会组织前线指挥部会议,复盘当天治疗工作的得失,医疗救治、重症讨论、安全防护、物资保障、队员健康、内外联络等情况,都在当天讨论解决,做到问题不过夜,救治不留死角。他们还积极参加同济光谷院区17个国家级团队共同参与的每日疑难病例讨论会,提交疑难病例讨论11场次,成为全院区讨论场次最多的医疗队。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迅速提升,病区收治患者人数和治愈出院数在全院区最多。曾经在“鬼门关”徘徊的一位男性患者在3月18日出院时向厦门援鄂医疗二队的队员们深深鞠了一躬,他说:“入院前,我把后事都安排好了,连遗书都写好了,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作为厦门援鄂医疗二队的领队,尹震宇在武汉抗疫期间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呢?他说他出行前跟厦门市卫健委领导承诺过要把医疗队员们平平安安和健健康康地带回来。“在武汉的那些天,每天都像坐在火山口上,很多队员也会害怕,也会焦虑,但没有人退缩。”可见,尹震宇校友承受了多大责任和压力啊!

在武汉的52个日日夜夜,尹震宇与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在人员不足、物资不足,来不及培训的情况下,他们以“以极限纪律应对极限挑战,以极限速度成就了极限作为、极限担当;不讲条件,不谈困难,不惧风险,不畏牺牲”的精气神,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收治病人数、出院人数、疑难病例讨论数、开展心理干预治疗在光谷院区17支国家医疗队中名列第一。

“国家有难时,我们义不容辞。”尹震宇说,他出生在武汉市黄陂区,19岁时离开武汉赴南京大学读书,现在算起来已经离开家乡30年了。这一次,无悔回乡之行,无愧春光烂漫!

    (文/厦门校友会)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