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我们来了 ——2020南京大学校友及社会爱心人士抗击疫情支援武汉捐赠行动全记录

发布者:jfx发布时间:2020-07-08浏览次数:2960




导  引


武汉,武汉!2020年一开年,就注定不平凡。

事隔5个多月,回想起800多位南京大学校友及社会爱心人士在春节期间分秒必争、驰援武汉的“战役”,每一位参与其中的爱心人士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

一月底二月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封城,湖北告急,防护物资紧缺。危急时刻,南京大学外文系1988级校友杨晓湖的朋友圈里迸发出惊人的力量。爱心人士们捐钱捐物,核心团队不眠不休,做成了一件至今想来仍感觉不可思议的善举。2020年1月25日、1月29日和2月2日,三次非公开的私募迅速超募,800多名捐赠者捐出596笔现金、共达人民币1,166,967.80元。非常时期,爱心人士们另辟蹊径,用这些捐款成功地采购了千金难求的防护物资,加上一笔实物捐赠,总共汇集了28,685件杜邦防护服、41,200只3M口罩和110副防护镜。经历各种曲折和挑战,这些物资火速直达了武汉市的数家三甲医院和周边市县的几十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急需防护的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雪中送炭。

这一切展示的是一个朋友圈所扩散与聚拢的力量。当武汉的医疗系统因挤兑而物资急缺、面临崩溃之时,杨晓湖转发的一条武汉中南医院接受捐款的信息和她在校友群里发起的讨论“炸”出了她的一众朋友。爱心人士曹伟文、南大校友胡芸、吕新华、周红宇、范志鹏、钱正英、张楠、莫祺等,南大校友总会的张锁庚老师,南大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办公室高新房老师,南大的马润老师,南大各地校友会负责人赵浦、窦军、欧阳兴荣、郝小草、顾建辉、管永星、郑宁、顾凯、仇万山、戚天辉等,还有和她相熟的武汉大学校友曹林荃、熊凌洁、聂丹、黄朝晖等,以及各行各业对武汉疫情充满关注而无处寄托的社会爱心朋友们,纷纷出谋划策,捐赠出力。

这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捐赠一事迅速成型、落地。志愿者执行团队虽是临时组建,却配合默契、效率非凡。身处全国各地的团队成员通过微信和电话进行统筹,防护物资在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的配送和落地由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和武汉大学校友提供支持。捐赠过程透明、记录完善,由志愿者律师校友出具了鉴证报告,所有捐赠细节和文件存档,以供捐赠者核查。

“黄鹤楼镌扬子意,晴川阁汇五洲情”——每位参与者都收到了一份电子版的感谢信。对于每一位情系南京大学的参与者来说,无论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在离开校园之后又一次以“南大校友”的身份,一起参加行动,仿佛回到北大楼草坪上,这是所有人心中最温暖而激动的记忆。


上篇  生死时速72小时


庚子年的春节,本应火树银花、一片祥和。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一切——被世卫组织最终命名为“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如一枚黑色炸弹划破武汉的天空、降临到武汉这个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

1月23日,拥有千万居民的武汉封城。

面对未知的恐惧,成千上万的武汉人们蜂拥至大小医院,医疗物资极速消耗,包括条件最优越的同济、协和在内的医疗系统遭到突如其来的疯狂挤兑,医疗物资几近枯竭,医护人员甚至不得不使用雨衣、垃圾袋作为防护,网络上,史无前例地弥漫着医院各种“告急”“求救”的呼叫……

彼时,正逢春节前夕,全国各地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物资生产厂家停工停产;而封城切断了交通,给医疗物资的输入造成极大困难。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2020年1月24日,除夕

【背景】

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省13城“封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武汉多家三甲医院防护物资告急,相继发出公告,向社会各界征集防护物资。护具短缺,让很多医生面临感染风险,已经有医护人员倒在工作岗位。

除夕不眠夜,没有人在欢乐中倒数新年的钟声,所有人都在焦急中,关注武汉疫情的消息。

【20:32北京】

杨晓湖从小在武汉长大,那里有她难忘的成长回忆,更有令她牵肠挂肚的父母亲人。时刻关注武汉疫情的杨晓湖,在除夕夜20点32分在朋友圈发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的说明”,同时向中南医院公布的捐款账号汇出一笔捐款。信息引爆了朋友圈,微信好友们也纷纷开始向中南医院捐款。

然而,此刻医院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医疗防护物资。防护物资是保护生命的屏障,这一刻,抢时间把防护物资送到医护人员的手中,就是抢救生命!

【21:00全国】

南大的一个校友群里,作为群主的杨晓湖与群友们焦急地讨论着该如何向武汉伸出援手。她刚刚在众多群友的劝说下,无奈退掉了从北京返回武汉陪父母过年的机票。不过,在她投资的企业中,恰好有两家从事医疗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企业正加班加点为抗击疫情出力的消息,令她略感安心。

联系合格的供应商,采购物资,直接送达武汉医院,送到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手里——这是大家的共同心愿。然而,想法容易、行动难,毕竟彼时情况特殊得犹如战时,募集、采购、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行动都面临着无数不可知的挑战。

校友们开始私信或致电杨晓湖,每一个人似乎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面对广大校友的呼声,杨晓湖开始评估这样一个几乎从未执行过的任务,但又犹豫难决。思虑之后,她紧急联系了三位朋友——上海航利实业公司的股东曹伟文、在南昌老家过年的南大生物系1983级校友胡芸,和身处武汉疫区的当年在武汉大学附中同学的熊凌洁,征询他们对于物资采购、物流、送达等各环节可操作性的看法。

几位朋友异口同声的支持,让她吃了定心丸——落实紧缺的防护物资是捐赠行动的前提,安全送达是捐赠行动成功的关键。爱心、资金、物资和执行,此刻看来完全不是问题。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

【背景】

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涉及人口12亿。

上海、广东以及部队医疗队陆续到达武汉。武汉市征用24家医院,过万张床位收治发热病人。交通运输部发出通知,要求疫情防控物资优先通行。

武汉是疫情的中心,武汉的医生,是最需要保护的人。

【1:55北京】

庚子年的新年,没有往年热闹的爆竹声,却涌动着全国人民的爱心。

杨晓湖通过微信朋友圈正式发布:已与供应商朋友联系确认,落实1万件杜邦防护服货源!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让大家热血沸腾,纷纷呼吁开启募资通道,以南大校友的名义,为武汉医院捐赠防护物资。看着满屏点赞和留言,杨晓湖事后回忆:“当时感觉很振奋,但压力山大!”

【8:00全国】

上海:曹伟文与上海航利实业公司就采购的防护物资型号和数量进行确认,并据此测算出预计采购的总预算金额。同时,他还以上海航利实业公司的名义,为武汉实物捐赠3000件杜邦防护服和29,920只3M口罩。

南昌:胡芸负责物流的策划和组织实施,紧急电话惊动了上海和武汉物流圈的各位大咖好友。安全保障上海到武汉的物流运输,是整个行动中最挑战的环节。

北京:杨晓湖设立武汉爱心捐赠群,最初以她个人朋友圈的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校友为主,随后迅速通过校友和朋友的扩散吸引了各地社会爱心人士加入。

爱心捐赠团志愿者执行工作组也同步组建,其中既有胡芸、范志鹏、钱正英、莫祺、张楠、周红宇等南大校友,也有曹林荃、熊凌洁、聂丹、黄朝晖等武大校友。与此同时,随着活动纵深发展,工作组不断壮大,成员最终包括了四位资深执业律师,以及跨国公司高管、企业家、创业者,以及媒体、投资、金融监管等行业的资深人士。

启动伊始,工作组就设立了由专业律师鉴证的整套捐赠流程和报告、记录制度。志愿者律师校友迅速起草了募资说明,并明确了整个捐赠活动的行为准则和法律界定框架,对外发布的公告内容和流程、医院筛选的标准等文件同步迅速草拟完成。

南京、上海、珠海、深圳、广州、新加坡、安徽、武汉、天津……捐赠倡议第一时间得到了南大校友总会秘书长张锁庚老师和各地校友会负责人赵浦、窦军、欧阳兴荣、郝小草、顾建辉、管永星、郑宁、顾凯、仇万山、吕新华、戚天辉等的积极响应,他们迅速在各地校友群开始传播捐赠信息。

星散各地的南大校友张华、魏勇、顾雷、顾颖、宋文燕、朱晓菊、王春霞、陆晓晖、龚洪亮、孙浩、汤哲等,以及武大校友黄朝晖、袁晴川、郑晖等也在各自的微信群和朋友圈发布了捐赠信息。

时刻都有熟悉或陌生的校友和朋友被拉进武汉爱心捐赠微信群。“今天我们都是武汉人”,顾建辉校友一语道出了广大校友支援武汉的心声。

【14:00上海】

武大校友曹林荃和南大校友张宏等组成了医院评估工作组,负责筛选接受捐赠的武汉当地医院。

为了确保物资送达需求最为紧急的前线医院,他们收集了当地志愿者提供的医院信息,并结合床位数和病人数等医院的运营数据,以及医院防护物资的缺口和现状,进行筛选和评估。慎重起见,他们不仅参考了网络上的资讯,还进行了电话访谈和确认。

【14:00武汉】

由武大校友聂丹、熊凌洁和南大湖北校友会的吕新华、邓贵川、江明喜、王中宝等4位校友组成的武汉落地支持团队到位,大家确立了工作目标,为物资直达武汉各个医院的每个配送环节制订了相应的流程。

范志鹏、钱正英校友负责捐赠资金的汇集、监管和调拨使用,他们随时在爱心捐赠群中发布工作进度。根据采购防护物资的预算,确定募资目标35万元,包括30万元的物资以及5万元的物流等杂费。

资金如潮水般涌入资金帐户,很多校友匿名或者以孩子的名义捐赠,身居海外的南大校友、武大校友和北大校友们在微信支付不便捷的情况下,还想方设法辗转通过国内亲朋好友的帮助完成了捐赠。

短短4小时,爱心资金就达到预定额度!

在负责人多次宣布募资通道已经关闭后,各地校友仍不停询问。截至18:00,实际收到捐款近40万元。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

【背景】

湖北省政府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从传播范围看,疫情呈现出在武汉局部暴发,全国多点散发的状况。医院物资持续告急,大量网络图片显示,医生穿着自制防护服抢救病人。

由于全国各地包括上海到武汉沿途各省开始重视和加强防疫物资的储备,物流愈发艰难,甚至传来有过路物资被截胡的消息。

【8:00武汉】

在全城一片肃然的气氛中,武汉落地支持团队开始工作。在封城的特殊时期,跨省物流禁止进城,武汉市民的交通和出行也受到严格管控。武汉的志愿者需要协助完成物资在武汉的接驳工作,合理设计武汉市区内的各医院之间的行车线路。

大年初二,无数颗不安与焦虑的心牵挂着武汉。

此刻,时间就是生命——防护物资越早一刻抵达医护人员手中,他们才能越快越安全地投入战斗,挽救更多的生命!保护医生,就是在保护武汉这座城市,保护这座城市里的人。

【13:00-17:00上海、无锡】

13:00,上海航利实业公司的曹伟文开始协调和办理防疫物资的采购和出库流程。执行工作组的莫祺校友与无锡的王翔校友协调、办理供应商仓库现场的提货和验收手续,并拍摄视频记录,两人在微信和电话上频繁联络。

在胡芸校友的鼎力协调下,CJ荣庆物流公司安排专车专送,承担了上海到武汉的物资运输。武汉凯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武汉到市内各家医院的物资配送。两家物流公司不仅出人、出力、出现金参与捐赠,还特别为爱心捐赠免除了全程物流费用,而所节省的物流费用,转而全部被用于采购更多的物资。

17:00,办妥物资出库、装运等手续,捐赠物资在无锡完成装车。满载着近3万只3M口罩和13,000套杜邦防护服的物流专车,向全国人民最关注的疫区中心飞驰。

【15:00上海、武汉】

医院评估工作组确定了武汉当地的接收捐赠医院名单。律师小组起草了医院接受捐赠物资的全套验收文件,并在周红宇等校友组成的医院落地对接工作组配合下,一一与目标医院落实并确认所有捐赠的流程和细节。

【19:00—次日6:00】

为确保防护物资安全送达武汉,执行工作组调动了各方社会资源,精心策划和设计了4套物流运输的保障预案,涉及到地方政府、公安、交通、医院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协调和支持。从供应商的无锡仓库到武汉车程12个小时。物流司机星夜兼程,后方的胡芸、杨晓湖、聂丹、爱心人士薛秀英等人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在微信工作群跟踪物流进展,随时准备应对紧急突发状况,一夜没有合眼。

根据防疫规定,从湖北返回的司机师傅必须隔离14天。春节期间极度缺人缺车,而为了完成这项承载爱心的捐赠物资的安全运输,CJ荣庆物流的多名专车师傅不得不舍弃了14天的“自由”。


2020年1月27日,年初三

【背景】

随着检测力度的加强,武汉确诊人数陡增,医护人员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中透支身体。

启动分级诊疗后,原本就储备有限的社区医院物资不足的情况开始凸显。

【7:00武汉】

运送防护物资的车辆到达武汉,人在武汉的聂丹、邓贵川和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早已在入城的高速路口守候。签收捐赠物资后,他们和医护人员一起把物资装上接驳的车辆,再分发到各个接收医院。

在每个医院,都有南大湖北校友会的校友现场拍照和视频进行鉴证,确保物资的验收和交接准确无误。

在全国乃至于全球各地的南大校友都通过微信群的信息传播,看到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穿上了大家捐赠的防护装备。

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这些捐赠恐怕仍旧是杯水车薪,但看到自己的努力终究帮到了一些医护人员,大家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而不少陆续获得消息的其他校友也开始和杨晓湖联系,希望她能再次组织捐赠活动,给错过了“早班车”的他们一个参与的机会。

【第一批捐赠振奋人心】

1月25日,第一次募捐共收到259笔捐款,计人民币399,410.90元;1月26日,向供应商采购的1万件杜邦防护服以及上海航利公司作为供应商实物捐赠的3000件杜邦防护服和29,920只3M口罩到位,由CJ荣庆物流安排的专车从无锡运往武汉;1月27日,捐赠物资送达武汉市的5家医疗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市华润武钢总医院和武汉市洪山区洪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找到防护衣和口罩,并且尽快直送到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手中——除夕之夜,大多数人还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仅仅72小时之后,通过捐赠者和志愿者群策群力,这已经成为现实!


下篇  湖北的感谢:“你们救了我们的命!”


2020年1月28日-31日

【背景】

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人数继续上升,防护物资仍然极度匮乏。各地校友和爱心人士捐赠意愿强烈。

全国救援物资陆续驰援武汉。武汉周边地区及湖北其他城市疫情和物资短缺的情况,也陆续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1月29日】

根据武汉志愿者熊凌洁提供的最新信息,随着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人数持续增多,基层社区医院的防疫压力也不断增大,基层社区医院的防护物资更加匮乏。

同时,各地校友和爱心人士强烈表示希望继续捐赠。工作小组与上海航利公司落实了防护物资数量,决定启动第二次捐赠活动,并且把捐赠对象确定为武汉市的基层社区医院和湖北周边县市的基层医院。

第二次募资30万元的目标,同样也在4小时内达成。多名参加第一期捐赠的南大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继续参加了第二期捐赠,此外众多旅居海外的南大和武大校友也终于如愿以偿,顺利完成了捐赠。

【1月30日-31日】

与第一次的物资采购和运输一样,从订购、出库、装车,到长途物流专车运输和当地配送,又是连轴转的48小时。

在这一轮的战斗中,南大高新房、马润老师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专程前往供应商的无锡仓库,按照执行工作组的规范和要求,协助完成了现场的出库验货以及与物流公司的交接手续。

计划赶不上变化。原计划本次将向华南海鲜市场所在的江汉区捐赠2000套防护服,分发到10所社区医院。而当物资运抵该区时,正值区内确诊病例全部转运至被设立为专门接诊医院的武汉红十字医院。此时,红十字医院的防护物资已是“弹尽粮绝”,全院上下无不心情沉重。“大家已经做好拿命来拼的准备!”一位医护人员这样对接收物资的江汉区卫健委工作人员说。

捐赠执行小组当机立断,在与江汉区卫健委协调后,决定将这批防护服全部捐赠给医疗任务最重的红十字医院。接到这批宝贵的防护服后,医院负责人委托卫健委工作人员向捐赠者们致意:“谢谢你们救了我们医护人员的命!”

【第二次捐赠再接再厉】

1月29日,第二次募捐共收到154笔捐款,计人民币316,828.76元;1月30日,向供应商采购1万件杜邦防护服,并安排物流运输;1月31日,捐赠的防护服送达武汉市及周边的六家医疗机构: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石市第二医院有限公司、罗田县人民医院、武汉市东西湖区卫生健康局、武汉市洪山区卫生健康局、武汉市江汉区卫生健康局(以上各健康局已向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发放防护服),以及武汉凯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供武汉市内转运物流公司一线工作人员使用)。


2020年2月2日—10日

【背景】

武汉市内三甲医院得到全国支持,医疗资源紧张和防护物资缺乏问题已逐步得到缓解。

但武汉市周边县市的疫情呈现紧张态势,防护物资出现严重短缺。受疫情影响,防护物资出现全国性紧张,各地纷纷采取限制措施,以保障本地区的防护需要。而防护物资的跨省物流运输也变得更加严峻。

【2月2日】

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肆虐,而附近黄冈市的各级医疗机构在诊治新冠肺炎过程中急需医护物资。

在前两轮的捐赠活动之中,志愿者执行工作组的成员都足不出户,昼夜忙碌。好几位成员家里都有小孩,爸爸妈妈在电话、微信上不停地通话、留言,小朋友们的咿咿呀呀甚至哭哭闹闹就成了背景音乐。在武汉的聂丹每天都奔波在接收和转运物资的路上,家成了只是睡觉的地方。每次半夜回家,他都觉得特别对不住孩子和80多岁的母亲。他还半开玩笑地说做志愿者是有特殊福利的,因为之前他都买不到合适的防护用品,而托捐赠活动的福,他可以自掏腰包买到高品质的防护用品,进出医院也有了底气。经过两轮紧张的战斗,团队成员们都筋疲力尽。但是现在湖北周边县市的医疗机构急需物资,更多的校友和各界朋友高呼再来一轮。爱心涌动之下,团队成员再接再厉,发起了第三次募资行动,重点对象是湖北省黄冈地区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

【2月3日】

第三次募资活动结束,共收到183笔捐款,总计人民币450,728.14元。

有了前两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成功,南大校友发起的“爱心捐赠团”赢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和信任。很多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连续三次参与了捐赠,更多的爱心人士通过朋友的介绍,参与了第三期捐赠。许多志愿者团队将自筹的爱心捐款统一委托给“爱心捐赠团”管理和使用,其中包括南京大学政产学研平台党工委270名党员捐款,部分南大校友班级的集体捐款,以及上海和武汉部分社会团体的捐款。志愿者执行工作组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帮助他们成功传递了爱心。

【2月4—9日】

第三次募资目标虽然顺利达成,但此后的采购、出货和物流运输却遇到了空前的困难。此时的局面已经和春节期间大不相同,全国范围的防疫形势都空前紧张,各地政府加大了对防疫物资的采购力度,出现全国性缺货。虽然执行工作组在募资前已经和供应商谈妥,但在采购的过程中,依然多次遇到供应商紧急缺货的情况。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封闭了供应商仓库所在地的物流园区,已经订购的防护物资也无法按时出库装车。经过多日的协调和努力,供应商才辗转从其他渠道补充了防护物资,并转移至其他城市的仓库中储存。

2月9日,胡海汇校友在执行工作组的指导下,专程前往供应商的备选仓库,协助完成第三次捐赠物资的验收、装车和启运。

在此期间,各省区对跨省长途公路运输开始加强管控。为保万无一失,执行工作组与黄冈当地的防疫总指挥部和公安、交通部门多次协调,当地有关部门也派遣专人在线跟踪,确保防护物资安全送达黄冈。由于黄冈地区全面封锁和限制交通,执行小组在黄冈籍刘东红校友和地方政府和各个医院的支持和配合下,落实了防护物资的统一发放点,由各个医院集中派人派车领取捐赠物资。

【第三次捐赠柳暗花明,完美收官】

2月3日,第三次捐赠共收到183笔捐款,总计人民币450,728.14元;2月8日,完成采购和出库流程,共向供应商采购5685件杜邦防护服、11,120只3M口罩和110副Honeywell品牌防护眼罩,并安排物流运输;2月10日,捐赠物资到达黄冈地区的各家医疗机构,包括:黄冈市中心医院、黄冈市惠民医院、黄梅县人民医院、麻城铁路医院、红安县人民医院、红安县上新集镇中心卫生所。


后  记


经历数日紧张的工作之后,一名武汉志愿者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这样一段文字:“在紧张有序的分配中看着最后一辆车离开时,眼泪在转动,干净整洁的地面在诉说着,我们来过又没来过……”

武汉人民医院(东院)的熊院长在微信中充分肯定了捐赠的及时性:“多亏了你们当时那一批防护服啊,帮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基层医护人员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真的谢谢你们了,要不然就跟裸奔一样。”

而身处核心疫区、亲身参加捐助行动的志愿者更是百感交集:“没想到救援物资能够这么快到位。你们带来了一股暖流,带来了全国人民的关心,我们知道,武汉人并不只是自己在战斗。”

三次捐赠已经结束,一些捐赠者仍在参与抗疫工作,其他人则回到平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而病毒还远未离去,这是一场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战斗。情急躬身入局,是责任,事后悄然退场,是情怀。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离开校园后的这段共同战斗的日子,来过又仿佛没有来过。

是为记。


【附录】

南京大学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团执行工作组成员:

统筹组:胡芸、吕新华、杨晓湖、曹林荃(武汉大学校友)、聂丹(武汉大学校友)、范志鹏、莫祺

财务组:钱正英、范志鹏

执行组:邓贵川、江明喜、王中宝、王翔、高新房、马润、周红宇、王春霞、熊凌洁(武汉大学校友)、张宏、魏丹、张瑶、胡海汇、刘东红

支持组:黄朝晖(武汉大学校友)、袁伟(武汉大学校友)、唐圣原、薛秀英(爱心人士)、谢吉程、龚洪亮、汤哲

法律组:石铁军(北京大学校友)、张楠、周敏

捐赠证书设计和文案:杨凯(爱心人士)、邵黎、秦晨、张丹萍、徐慨、刘洪。

以上未标注身份的人士均为南大校友。


    (文/张丹萍、熊凌洁)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