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1939年出生,徐州沛县人,1957年考入南京大学。父亲曾是医生,后带着哥哥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留下母亲、妹妹和张莹一起生活。1948年—1957年在苏州就读小学和中学,高中之前不曾努力学习,为了考大学才开始发奋用功。报考时,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光学系,第二志愿北大物理系,第三志愿南京大学物理系,最后被南大地质系录取。当时,张莹母亲无正式工作,家中经济困难,因忧心学费而病倒。张莹得同学资助十几元,才解决了母亲医药费和去南京的路费。
张莹自小体弱多病,加之到学校后感染了肺炎,认为自己不适合野外工作,曾有转文科专业的打算,常和另外一位同学偷偷到德语专业听课。1958年上半年,出野外测量大运河,同年暑假,跟着李学清老师,留在学校实验室勤工俭学。大学三年级专业细分,选择了室内工作居多的古生物系,并逐渐发现了研究古生物化石的乐趣。1959年,肺部感染疑似肺结核,先被安排住在南园卫生所,后来回家休学两年,1961年复学。在江西武宁等地完成毕业论文后,1964年毕业,被分配到黑龙江农垦十四厂六队,9月坐火车北上,到达安达县大同镇后方知工作与石油有关。张莹参加农事劳动几个月后,调入档案室整理资料,后主要从事孢子花粉、介形虫分析工作。
初到大庆时,工作非常繁忙,新同志通常工作到晚上12点,老同志到凌晨2点,逢月底还要连续三天通宵工作。有一次,安排晚上7点集体看电影,张莹十分疲劳,趁看电影时间回房补觉,结果9点被人叫醒,要求回档案室工作。大庆政治气氛浓烈,“白天干活、晚上运动”。文革时期,张莹因爷爷是地主、父亲在台湾而被认定为成分不好,必须经常参加批判会。1975年以前,主要服务于大庆主要的七个油田,1975年后开始勘察外围油田,1987年入党,1998年退休,共服务过探井1500多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