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情深 南雍拾忆】都有为:独立思考 创新思想

时间:2022-02-15浏览:32

2022年5月20日,南京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华诞。“百廿情深 | 南雍拾忆”主题征稿活动中,我们收到了众多师生、校友们的踊跃投稿。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出征文佳作,敬请期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都有为院士的南大故事。

  


考入南大——人生的转折点

图片


1953年,我考进南京大学,这也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本科毕业后,我就留校任教了,可以说是一辈子都奉献给南京大学了。50年代,我国的高校教育全面学习苏联,纷纷成立专业教研室。1956年,磁学教研室正式成立。当时的磁学教研室的主任是鲍家善先生。大约两三年之后,鲍先生出任无线电电子学教研室主任,翟宏如老师继任磁学教研室主任。1957年我毕业后,就留在了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教研室。

这么多年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南大校区建设。一开始,南大的校园只有鼓楼校区,大概700多亩土地。校园面积比较小,学校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后来学校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做了很多关于新校区的规划,最后选择在浦口建立新校区,与东南大学相比邻。但是浦口附近交通不方便,周围条件不利于学校发展。东南大学首先搬迁到江宁区,后来我们学校决定在栖霞区建设仙林校区,面积约3千余亩,从而成为主校区。新校区对师生们的学习、科研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仙林校区同时建设了3000多套教职工住房,大大减少了教职工在通勤上所花的时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融合,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进行教学与科研,此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南京大学来,为南大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在仙林校区建设初期,我曾经给学校提过两个建议:第一个是发动全校师生集思广益,共同建设好新校区,专辟房间安放建设蓝图与沙盘,全校师生都可提意见供参考;另一个建议是按照学科群来建设校区,比如理学区、工学区、地学区等,并各具不同的建筑风格,易于识别。如此一来,相近学科之间的学生方便沟通交流。建成后,我曾在春节座谈会上提出建议:进入南大校门栽种雪松,这是南京大学诚朴雄伟的象征,校徽的标志。1957年当我进入南大时,鼓楼老校区高大挺拔的雪松给我们学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震撼心灵的印象。虽然后来未被学校采纳,我感到有些遗憾。但是总的来说,仙林校区的建设还是比较成功的。

百廿来,南京大学继承发扬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办学理念,南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了勤奋求学的精神。这是南大精神的传承。


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我进南大后的人生大概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3-1957年在南大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从1957年8月留校起,工作三个月之后,我去江浦县陡岗乡和一位老农同吃同住了八个月。回校后接着又“大炼钢铁”;后来又参与建设南京长江大桥,运黄沙、水泥……直到1972年,工农兵学生进校,我回校工作,开始人生第三阶段,带领工农兵学员到工厂里去为企业无偿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学校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那时候开始,我就慢慢承担起了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再到后来我承担了攀登预选项目“纳米材料科学”的首席科学家,成立纳米磁学科研组。


图片

都有为在做实验

对硕士和博士生,我的要求就是他们要拥有自由之思想,只有思想没有唯文献、书本的约束,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到了我的课题组,先要选题。在他们进组的时候,我会给他们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学生主动调研文献,每周组会时汇报。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再进一步确定方向。一旦确认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学生就应当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进行研究。

我认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应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培养学生不仅仅要他们增进知识,更要有能够开展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我培养的40多名博士生中,有两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一名获得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我也非常支持学生创业。磁性材料是一种应用面非常广的重要的功能材料。所以我支持毕业生们把所学的知识变成实际的产品,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将已有的知识精炼地教授给学生,这是打基础的过程;科研,最主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兴趣也应当考虑到客观条件。未来,南大培养出的学生也应当是能够有自由的思想,能够独立思考,具备创新能力。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异于常规的新思维,才能取得重大的创新性成果。爱因斯坦曾讲:“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文学艺术属于形象思维,物理科学属于逻辑思维,我建议理科的学生能安排时间多阅读一些文艺书籍,有利于开发想象力,增强创新思维。


毕生追求——原始创新

虽然具体在什么范围进行创新有所不同,但毫无疑问未来我们需要培养的一定是创新型人才。就比如,埃隆·马斯克同时获得了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位,在研究的时候,他结合了物理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他所用到的物理原理是很简单的,但他不仅想到了,还付诸实践,最后成功了。

创新可大可小,也是多层次的。一个新想法是创新,进行社会大变革是大创新。高层次的诺贝尔奖是创新,低层次的技术改进,如圆珠笔的发明等,也是创新。南大鼓楼校区的操场下面原本是防空洞。有一次鼓楼区领导到我家中,谈起我家到唐仲英楼金银街这条路车堵为患,停车难的问题。我便提出建议:将大操场下的防空洞改造成停车场,至少能够停下两三千辆汽车,能够大大缓解附近停车难的问题。这一建议被鼓楼区领导采纳后,经与南大协商,目前正在实施中,预计校庆前能完工。这虽然算不上什么创新,却也是创新的思路,所以说创新无处不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研究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物理研究更加注重对于规律的探究。我从事的领域是凝聚态物理。主要是研究磁学与磁性材料。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法国(艾尔伯-费尔)与德国(皮特-克鲁伯格)二位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工作1987就在物理评论(PRL)上发表,当时冯端院士就关注此工作并建议我们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但我们没有昂贵的分子束设备,于是采用离子束溅射制备颗粒膜,作类似于多层膜的研究。1993起安排博士生研究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与磁光效应,我们又开始从纳米磁性材料转到了自旋电子学的研究中。从中我们体味到,只要肯动脑,总可以想出不同的研究途径,其中也体现出冯端院士高瞻远瞩的远见,始终关注科学的前沿,引着南大物理学科的发展。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人工微结构非线性光学材料与器件的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实际上,物理学人的最高理想就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做出前人未解决、未提出的原始创新。有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都是大学研究工作的成果,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有的是博士论文的成果,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穆斯鲍尔效应等。创新是科学的灵魂,对文学艺术同样如此,如诗的格式在唐代已达到顶峰,到了宋代,不甘简单地传承,就发展出宋词的新格式,推陈出新也是文艺永葆青春的秘诀。最后祝愿与期望南京大学师生,尤其是创新力强的年轻人,能够做到前人所没有做到的“原始的创新”


图片


作者简介:都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学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道尽思绪绵长

咏叹眷念万千

“南大人”的故事

是否牵出了埋藏在你心底的思忆


欢迎持续关注

南京大学官微

“百廿情深|南雍拾忆”栏目

重返我们的精神家园


尊重原创,从我做起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谢谢陪伴,期待投稿
邮箱:news@nju.edu.cn



策划:新闻中心

图片:网络 往期推文 中国科学报

采访:都又铭 沈文豪

编辑:严子婧 周婧欣

美编:邱子涵 赵明昀 杨从忠

责编:李凌霄 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