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夏,我中学毕业,走上人生重要转折点,需要选择自己的大学志愿。那时候填志愿比较简单,基于对数学和物理的兴趣,我最终选择了南京大学气象专业——一个与数学、物理都有较大关联的学科,从此开始了我在南大数十年学习和研究的历程。
经过本科五年制的学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入职预备教师并入选研究生。那时候,我的学习与工作都是在导师徐尔灏教授的主持和直接指导下进行。1964年,前后由徐先生带领的大气湍流研究组(组内共有七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承担了一项重要的国防科研任务——“细颗粒气溶胶大气散布规律的研究”,即通过模拟示踪剂野外大气扩散的试验研究,学科上属于大气湍流扩散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领域。任务旨在摸清此类排放源排放物的大气扩散实况,需获取有关特征参数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测计算模式,供实战布置研究和防护应对用。该项实验及研究持续了大约有三、四年时间,其间困难重重,由我们逐一克服解决,获取有效成果。这是个新的研究领域,从试验方案设计到实施获取试验数据,从仪器研制到的研实用数据采集并分析,建立精准模式均需由自己动手完成。记得当时我们还曾在南京找了个废弃机场作启动模拟试验,取得良好经验和实践依据。
那时候,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是处于领先的,这得益于我们有徐尔灏先生的培养和亲自领路。在此基础上,之后我们逐步创立了以空气污染气象学为特色的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发了不同下垫面,如山地、水面、城市等条件下的大气扩散与大气环境的研究和应用,归之于大气扩散与大气环境的学科研究与应用领域。同时,我们陆续建了硕士点、博士和博士后教育培养点,培养了数十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一起在南京大学创建并完成了各项教学和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成果。近三、四十年的一些总结与成果展示在近期(2019年)出版的著作《大气扩散与大气环境研究进展》Ⅰ、Ⅱ、Ⅲ这三册书中。
自我慕名来到南京大学以来,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处之甚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一步步深切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风格——诚朴、敦厚、雄伟,正如学校的校训所示的那样:“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只要回头望一望来时的路,就可以发现,南大人一直走得扎扎实实,我们的学校也发展得扎扎实实,它就在那里座落着,不断培育着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不断开创着拓展科学技术发展的通路。
立足当下,对于目前正在南京大学学习的学子们而言,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两点:第一点,作为南大人,要有南大人的精神,不论是学知识还是学技术,都要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要勤学不息,不断努力前行;第二点,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南大这个雄伟平台和优异条件去实践,不断开拓创新。
我记得以前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常是几天几夜留在实验室,晚上睡在实验室里也是常有的事。后来,我的学生们就不乏勤奋、踏实的学者。我相信,南大从不缺这样勤奋好学、踏实上进的青年,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学风,是我们的底气,更是我们的希望。
作者简介:蒋维楣,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考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学系,1960年留校任教。1997-1998年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扩散与大气环境研究。正式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和高等教育教材有:《空气污染气象学》《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边界层气象学基础》《海岸气象过程与大气扩散研究》《大气环境物理模拟》《大气扩散与大气环境研究进展》等。
采编:史书晓 冯慧瑜 许默涵
责编:李凌霄 高雅 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