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致光会长

时间:2019-01-04浏览:181

致光会长走了!尽管他最后的几年疾病缠身,进进出出医院多次,甚至病危,但都一次次挺过来了。所以这次我还是感到他走得很突然,心中十分悲痛。

我与致光从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金陵大学同学,继而又在本校同事多年,但由于没有工作联系,所以彼此并不熟悉。90年代起,经戴老举荐,我们两人到金大南京校友会工作。他担任戴老的副手——副会长,我担任秘书长。此后,我在致光的领导下工作了28年。
        致光接手校友会时,并没有完全退休,继而又接受思想家中心领导职务的重任。可是他从未放松对校友会的领导。他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出许多高贵的品质,诸如工作热情,统览全局,迎难而上,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002年作为南大110周年献礼的“金陵大学史”的编写,就是一个突出事例。这件事在提出时大家都有些畏难情绪。致光从力排众议,统一思想,继而一手组织一批高龄校友讨论校史提纲,一手请历史系老师组织安排写作班子。初稿完成,除请一些校友校阅外,他自己也逐章参与校对。经过几年的努力,这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史书按期圆满完成了。致光为此书倾注了几年精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戴老在世时多次提出要留些实体作为母校的永久纪念。致光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总不忘记这一遗教。因此在他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促进下,又完成了“金陵大学史”出版、建立了“陈裕光校长全身铜像”以及在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金陵研究院和裕光楼。校友们对这些实体无不拍手称赞。2008年的金陵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活动,也是在致光会长的主持下完成的。

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于1985年建立。戴(安邦)周(伯埙)两位会长在任职后期都已年老体衰,为照顾他出来开会不便,致光多次到他们家研究工作,聆听他们的指示。后来致光行动也不方便了,便不得不借助轮椅来参加会议。有时甚至召集大家到他家中开会,足见他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致光会长安息了,我们金大校友都很怀念他。他的工作精神和高尚品质永存。

    (萧信生  2018.9.28)

  

链接:
        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原副会长、南京大学原副校长冯致光先生因病于2018年1月29日上午9时29分在南京不幸逝世,享年91岁。
        冯致光先生1947年入读南京大学的前身金陵大学物理系,后到吉林大学物理系任讲师,兼任教学管理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1961年调回南京大学物理系任讲师、教授,并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南京大学教务长和副校长,1996年退休。旋返聘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受命主持由匡亚明校长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未竟部分的组编工作。完成后,于2006年10月正式退休。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去世前任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会长等职。
        冯致光先生在担任南京大学教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期间,锐意教学改革,为改革教学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活力”的思路,确立了以“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为主体的“三元结构”模式。并且领导进行了一项重大教学改革实践“五个一套”,即:“合理科学的课程大纲,适应社会发展的教材,优秀的教师队伍,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实习实验基地的配套”。由于教学管理出色,冯致光、丁承憼等完成的“大学教学管理研究与实施”教学改革成就于198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1987年,冯致光先生配合时任校长曲钦岳院士等,筹组恢复了南京大学医学院,为我校今天“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90年代末,冯致光先生返聘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受命主持由匡亚明校长主编身份未竟部分《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组编工作,该套丛书总计200部、6000万言,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8月出齐。全书共收入包括文、史、哲、经、法、理、工、医、农、兵以及教育、政治、宗教等诸多学科领域“从孔子到孙中山”约2500年间的传主270余名,“评传丛书”是经过数百名学者20余年来潜心研究,涵茹古人著述而后著成的思想文化研究的专著,是具有原创性的思想文化项目,被誉为当代“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2008年,“评传丛书”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为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1991年,南京大学校友总会成立,冯致光先生当选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此后连选连任直至去世。
        冯致光先生长期担任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担任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副会长、会长,联络海内外金陵大学和南京大学校友,参与各种校友活动,深受各类校友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