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1日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南京大学确立“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的办学思路,加快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到2022年、建校120周年时,大部分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某些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凸显南大原创学术风范,建设卓越的师资队伍和服务管理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50周年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据介绍,南大今后五年办学的重点工作,一是重视文化传承,弘扬南大精神。要植根南大渊源深厚、生生不息的学术土壤,接续好、传承好、发展好南大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坚持以科学名世的学术根脉,充分体现当代南大人的文化坚守、科学追求和学术自信。
二是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办学活力。要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瞻性的综合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学校当前建设和未来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实力和发展竞争力。
三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要深入推进“三三制”人才培养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硕士研究生分类协同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二三三”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推进高水平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努力构建“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博士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是转变人才观念,打造一流师资。要努力建设一支跻身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影响力、体现南大风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分系列、分层次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充分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推进以动态聘用为核心的动力机制建设,以实施全员岗位聘用为切入点,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聘用的根本转变,建立人才动态稳定、合理流动的全新聘用机制。重点关注与学科发展前沿高度关联的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和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年龄结构。完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与分配制度,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以国际学术标准和国际同行评审为核心内容的评估制度,不拘一格选才、用才,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是突出目标导向,提升原创能力。完善原创性科研培育与激励机制,既鼓励引导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的自由探索,又大力支持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集群攻坚,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和水平。
六是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学科建设从“高原”到“高峰”的转变,形成一批真正体现南大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处于国内顶尖发展水平的学科。深入实施“金牌战略”,继续保持传统文理学科基础研究的先发态势,通过改造和调整,力求形成新的前沿优势;完善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研究支持机制,重点建设若干个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交叉学科群和新兴学科。
七是加大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加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吸引世界顶尖学者和国外高层次专家开展深度合作。
八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支撑服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筹建南京大学博物馆,着力推进百年南大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积极营造具有南大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强化共享数据平台与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同时,报告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校,切实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加强党委治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