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亦酬痴 ——记江苏省教学名师崔琪校友

发布者:jfx发布时间:2020-11-21浏览次数:1404



2020年11月21日,在浙江萧山技师学院多功能会议大厅里,全国第二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隆重举行。当获奖名单依次播映在大屏幕上时,全场都沸腾了。

“获奖了!公共类、机械类、电子电工类、交通类……8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江苏省代表队几乎要欢呼起来。

这时,一个年轻的女老师默默地拍下获奖名单的照片,静悄悄地发布了一条简单的朋友圈:“散装不散,大强真强。”

她并没有太多兴奋的表现,然而这简短的8个字,早已凝结了内心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自豪。她知道,将近两年的辛苦付出终于开花结果。

她,就是本次省队的一位教练、南京大学中文系校友、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教师崔琪。

2008年金秋九月,崔琪入读南京大学文学院,师从武秀成先生攻读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投身师门的第一天,先生就教导她,要“敬业、乐群、勤奋、谦虚”。这是当年程千帆先生教授弟子的训言,武先生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文献学是一门尤其注重扎实严谨的学科,先生主张“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治学认真;无论寒暑,他每天总是早早到校,在书山里埋头治学,几乎全年无休;对于后学,无论是否自己门下,都倾囊相授、谆谆教诲;学生生活上遇到难事,他都热心帮忙、积极开导……先生的一言一行、文献学科严谨求实特点和低调踏实的中文系系风,给崔琪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当然也有困难。两古不分家,初入师门,崔琪感到两古学科的博大精深,原先的知识底蕴和眼界见识远远不够,十分焦急。武先生鼓励她:天道酬勤,厚积薄发,任何学术见地的产生都离不开刻苦钻研和辛勤积累,同时还要对学问抱有一份炽热的痴心。在老师严慈相济的指导下,渐渐地,崔琪寻到了门径,内心也深深播洒下“天道酬勤亦酬痴”的种子。

求学的时光单纯而迅速。毕业前夕的一天,崔琪和几个同学到系里去,走在北园教学楼前幽幽的林荫道中,一条红底白字的横幅赫然入眼:“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同学之间相视而笑——要让南大这样一所历史悠久、诚朴雄伟的老牌名校以自己为荣,得作出多大的成就?自己将来能做到吗?

心底悄悄埋下这一份期许之际,离开南大的日子到了。毕业后,崔琪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成为一名语文教师。随着身份转变,她开始熟悉和适应新岗位,希望能够有所作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类型,教和学,不再严格按照学科体系逻辑,而是根据产业、企业岗位要求,通过产教融合、学做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从业素养。在这个前提下,语文、数学、英语等等文化基础课既要鲜明地体现职业能力构建要求,又要保持课程自身的通识性、基础性和理论性,对教师而言格外成为挑战。崔琪在新的困难中不断钻研、积累,开始在新教师中崭露头角。

2018年,全国第一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举行,这是业内旨在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盛事,也是国家一类大赛。大赛设公共类(文化基础课)、机械类等共9个类别,一名选手要脱颖而出,必须结合职业教育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确定选题,制作教学设计稿,完成教学实践并拍摄成片,准备说课和现场答辩等,并且要通过本校内部的选拔,再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市赛、省赛和国赛的层层竞争,和全国上百名同行共同争夺大奖。

崔琪报名了。

一番“厮杀”后,她最终进入校队。但这时并不能松一口气,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崔琪自我评估了一番:有赖于南大中文系打下的坚实基础,自己专业功底还不错,但短板在于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的缺乏,这会极大地限制教学设计的缜密性和理论性,未来答辩也将遭遇困难。别无他法,唯有以勤补拙。长达5个月的备赛期间,她和队友们一起,从孟夏到仲秋,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到达集训场地,按照教练的要求,列好一天的计划,翻阅资料、制作设计、切磋讨教、修改打磨、练习说课、相互辩诘……直到夜晚10点钟以后下班。有时遇到专业难题,常常要埋头工作到凌晨。没有见过常州的白天,是那段时间崔琪最深刻的感受。终于,一路过关斩将,她顺利通过市赛、省赛,直到走向国赛赛场。

省赛是最艰难的一关。江苏省产业、文教历来发达,职业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教师整体能力素质都很强。如云高手同台竞技,只为争夺那一张宝贵的国赛入场券。只有取得各赛类的省第一名,才能夺得这份荣光。赛前,崔琪压力很大。她的教练、一位1980年代毕业于南大中文系的学长开导她,为她减压,同时说了一句话:“不要忘记自己南大人的身份。”这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带来的既是责任心,也是自豪感。崔琪踏实下来,从容赴赛,最终出线。

9月份,在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的国赛赛场里,面对摄像机、面对台下熙熙攘攘前来观摩的同行,崔琪完成了说课和答辩。话音刚落的那一刻,沉浸其中的广州方校领导情不自禁鼓起掌,却由于正在摄像需要静音而被制止。凭借出色的表现,她赢得了现场评委和同行的赞许,终于捧回了公共类一等奖,随后被授予“江苏省教学名师”“省技术能手”称号。当各省代表队欢欣鼓舞在赛台上合影之际,崔琪也想和教练留下一张有纪念意义的合照,然而正在这大家共享荣耀的高光时刻,教练却悄悄离开了现场。过了一会儿,崔琪收到了教练的短信:“今后,要高起点、高水平、高要求。”崔琪明白,这又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里面有南大人薪尽火传的精神,也有痴心无改的不断追求。

获奖后,崔琪被选为教练,跟随团队共同参与辅导新一届选手,为第二届大赛做准备。这又是一个身份的转换。两年来,她和大家一起,不仅有当初做选手时的勤奋刻苦,还有上一代教练们的精诚合作、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如今,辛苦努力终于结出硕果,崔琪和她的同事们再次领受了同样的荣光。不同的是,当年是身为选手接受颁奖,现在身为教练,她在台下为自己的选手们喝彩。崔琪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她相信,天道酬勤亦酬痴,辛勤的耕耘将会把挑战变成更多的精彩。


    (文/友正)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