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无锡泥塑写春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校友印象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9-30浏览次数:1092


他为无锡泥塑写春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校友印象记
丁金坤/文

    王木东,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是无锡泥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3年,王木东大师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雕塑专业。回国后,他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1953年,王大师受江苏省文化局指派,到无锡惠山泥人辅导工作组担任领导工作。从此,王木东大师一干就是几十个春秋。
    他已经离休二十多年了,仍在泥塑工艺园地里辛勤耕耘。今年4月,在一个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休息日,我在南京大学无锡校友会秘书长葛宗亮的引见下,与88岁高龄的老校友王木东,在无锡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大师工作室握手相见,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王木东大师来到无锡这个历史悠久的泥人生产基地.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知道应该怎么做。当时,无锡惠山传统手捏泥人,也包括手捏戏文,艺人们大多已经不再生产,只是个别艺人在家里翻制些小泥娃娃糊口,甚至有一个老艺人,干脆到外地当厨师去了。这就意味着无锡传统泥人频临失传的境地。所以,王木东大师感到自己是任重而道远啊!他为无锡泥人肩负的重任是:抢救、挖掘、研究、创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木东大师一步一个脚印,为无锡泥人的“抢救”、“挖掘”、“研究”、“创新”,与同志们一起写下了许多光辉的篇章。首先是“抢救”,抢救要靠人。所以,王木东在“抢救”的同时,着手“挖掘”人才。他带领工作组,把失散在外的手捏戏文的艺人、上色的艺人、泥塑的艺人等所有专业艺人,统统请回来,专门成立了生产小组,重新开始恢复手捏泥人的生产和创作。他紧紧依靠王士泉、秦锡奎等惠山老艺人。在他们的协助下,大力征集惠山生产泥人的历史模具.请当时还健在的一些老艺人,按原样印坯上彩。同时,将原来惠山生产的各种泥人,也包括石膏品,都收集到工作组,创建了一个有九百多件作品的泥人陈列室 ,供旅游者参观。朱德、陈毅、林伯渠、聂荣臻等中央领导同志,凡是到惠山的,都曾到泥人陈列室参观指导,并给予较高的评价。北京、上海的陈秋草、米谷等一些老一辈美术家,更是大加赞赏。这对王大师抢救无锡惠山泥人的举动,无非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从此,《水漫金山》、《贵妃醉酒》、《京戏脸谱》等作品一一推出。同时,工作组积极为这些老艺人,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刚刚恢复的手捏泥人创作、生产,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使一度频临雕零的这一传统手捏泥人的奇葩,重又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王木东知道,“抢救”固然重要,但是,要让手捏泥人的奇葩常开不败,后继有人,这方面更重要。于是,他当机立断,为老艺人招收了新徒弟。青年艺人喻湘莲、陈荣根,他们俩拜手捏戏文艺人蒋子贤为师。如今,他们一个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另一个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青年艺人李仁荣,拜手捏戏文艺人陈阿福为师。如今,他也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惠山合作化了,随即成立了泥人石膏品生产合作社。王大师懂得:“独木不成林,满园花开才是春”的道理。他就与有关同志商量,再招收一批新学徒,培养一批优秀艺人。同时,向省里报告,要开办学徒培训班。经批准,成立了“江苏省惠山泥塑彩绘训练班”,招收了四十多名学徒,其中有过伯勤、王南仙、吕信捷、肖玉英等等。以后,这些学徒中没有离开泥人行业的,都已经成为无锡泥人的高级人才。如王南仙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过伯勤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等。还有吕信捷、肖玉英后来由合作社派往北京,向天津泥人张学习。现在他们不仅是惠山泥人的艺人,也是天津泥人的传人。
    王木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努力抢救了传统手捏泥人,挖掘和培养了大批人才。“江苏省惠山泥塑创作研究所”成立后,他又担任了研究所的所长。除了继续做好辅导工作组的工作,他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研究”上。就是潜心研究和向老艺人学习手捏泥人制作方法。蒲廷瑛同志专门研究老艺人彩绘技法,并写出了《惠山泥人彩绘技法》;其后,王木东大师写出了《惠山泥人手捏技法》。
    王木东在“抢救”、“挖掘”,“整理”基本完成以后,理应再进一步研究惠山泥人的风格特点和如何继承、创新等课题。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各项运动的冲击,王木东所在的研究所几经撤销、恢复,合并、再撤销和反复无常的归属变革,又遇上十年动乱,一度被下放到了农村。泥人研究所也曾一度合并到了泥人生产合作社。真正的研究工作就此停止。木东大师从农村回到原来的单位,只是专门搞创作、设计。
    1978年,全国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无锡泥人带来了新的生机。无锡市泥人研究所又重新诞生了。王木东担任艺术指导.这是无锡泥人创新和发展的新天地。王木东知道,墨守陈规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创新”,无锡泥人才有广阔的新天地。他的《惠山泥人手捏技法》,为无锡泥人的创作、创新和他几十年的光辉业绩,写下了一页页闪光的篇章。你看,他从传统的手捏戏文,到栩栩如生的真人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他用智慧的双手和全新的技法,塑出了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王昆仑、陈毅、荣德生、华衡芳、徐寿、徐建寅等栩栩如生的雕塑。其中,名为《渤海之滨》的毛主席雕塑,曾是泥人厂大量生产的作品。其他作品,都陈列在各名人的陈列馆或图书馆等;大师的彩塑张巡、许远像,陈列在惠山张中丞祠;邵宝像陈列在惠山二泉书院;名人艺术家塑像张大千、吴昌硕、阿炳、袁隆平、梅兰芳、齐白石、王彬彬、梅兰珍、姚澄等作品,由无锡博物院收藏;他创作的彩塑《未下完的一盘棋》,曾走出国门,在日本展出;还有,泥人小型彩塑四大美女、李清照、谭记儿、幸福生活、麻姑献寿、达摩、小板戏等等作品,有为国家工艺美术馆收藏的、有为无锡市博物馆收藏的、也有的是由泥人研究所、泥人厂销售的。五十多年来,王木东大约共设计、创作了六百多件作品。
  王木东大师,几十年来,为无锡的泥雕,呕心沥血,全身心地投入和付出。他不仅孜孜不倦地研究、创作泥塑作品,还潜心著述、翻译等工作: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译著《日本雕塑家本乡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与他人合译的《西洋名画故事》、江苏教育美术刊物刊登的《雕塑之美》,还有云林书画院出版的与他人联合创作的绘画《惠山百景图》等等。
  王木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2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对文化事业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他又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8年,王木东还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评为“首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泥塑)。今年4月底,王木东大师满怀丰收的喜悦, 与其他几位“国大师”、“省大师” 一起带着包括他自己的艺术臻品彩塑《杨贵妃》和雕塑《宝宝》在内的共四十多件无锡泥人优秀作品进京,参加了在北京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举行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塑著名产地优秀作品展览。这些优秀作品,凝结着无锡几代泥塑艺人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也是王木东大师几十年来,为无锡谱写泥塑春秋的闪光篇章!
  1985年,无锡民间艺术博物馆成立了彩塑大师工作室。王木东和其他几个大师一起进了这个工作室。如今,木东大师已是88岁高龄了,可他办理离休手续二十多年了,既没有“离”,也没有“休”,仍然在无锡泥塑工艺园地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现在,王木东还受聘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传统工艺美术国家级培训班教授,主讲“雕刻技法研究”。他要把泥雕艺术之花,播撒在中华大地上。在我与木东大师交谈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他最近有什么新的打算,他爽朗地说:“我准备把志同道合的人组织起来,把惠山泥人的另一主要品种‘粗泥货’恢复和发展起来”。啊!这真是生命不息,为无锡泥塑工作不止啊!
??我与木东大师的交谈是短暂的,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却是永远难以忘还的。我衷心祝愿我的老校友王木东大师健康长寿,也希望他的泥塑作品,像镶嵌在太湖之滨的璀璨明珠,永远熠熠生辉!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