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实施国家“863”计划成绩显著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3-08-04浏览次数:1082

              我校实施国家“863”计划成绩显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实施十五年来,我校先后有6位教授担任了专家组成员,共承担涉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和海洋技术领域的各类研究课题83项,经费总额达2300余万元。
  我校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介电体超晶格”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多项成果,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根据“863”目标所完成的“三倍频光学超晶格晶体及小型全固态紫外――绿和蓝――红双波长激光器样机”经有三名院士在内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评价为“是一项从基本理论研究到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新器件研制的系统性优秀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出色完成了合同的任务”。准周期超晶格的研制成功被列为“863”新材料领域97年度十项主要进展;被科技部评为98年度我国基础研究十大成果。
  孙样祯教授所领导的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项目组从1988年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共获研究经费185万元。为了实现MO源的产业化,去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注册成立了MO源产业化基地――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额2500万元,MO源的研究和产业化,对我国微电子、光电子等信息高技术快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1997年底立项建设了“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获投资200万元。由朱建华教授承担的“环境净化分子筛新型材料”课题,在短短五年中研制出了消除香烟烟气中致癌物质的新型环境净化材料。而且为使添加剂能够适应烟厂生产,他们还着重研制了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溶剂,使得烟气中亚硝胺含量减少了近70%。
  回顾国家“863”计划实施的这十五年,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刻苦攻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就。近日,科技部对在“863”计划实施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祝世宁(新材料领域)、孙钟秀(信息技术领域)、吕建(信息技术领域)、孙祥祯(新材料领域)分别作为有重要贡献和有贡献的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     (学报编辑部)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