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学长、各位会长、各位校友以及为此次年会担当志愿服务的热情的上海校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代表校友总会秘书处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2014年度的校友工作,今年我们选择八舍咖啡来召开我们的年会是别有深意的,因为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概括对今年校友工作的印象的话,那就是创新,所以包括今天的议程我们也特别用心地作了不同于往年的调整;我希望今天的分享也能达到立阳秘书长在主持厦门预备会时所提出的开出一个有点新意的年会的设想。
今天我不仅想对2014年度总会秘书处的工作以及全球校友共同努力的成果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同时也想有感而发地做些简要的分析,借此我希望在用我们丰富的工作成果来激励我们的信念、感谢大家为校友工作作出的巨大的奉献和付出的同时,抛砖引玉,一起来思考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2014年是我们的校友活动全面活跃的一年,同时也是涌现了很多鼓舞人心的创新的一年,是得到了更多支持和校友参与的一年,从母校来说,首先我想说一点,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任书记虽然在学校分管十多项党政工作,但他依然在校友工作方面投放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2014年,母校在并不宽裕的行政预算中进一步加大对校友工作的经费投入,而校发展委和基金会一如既往地有预算无限额的为校友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与此同时,母校的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领导对于校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秘书处在准备今天的总结材料时,我们仅仅对海内外49个校友会组织做了一个非常不完整的简单统计,却发现,在2014年11个月的时间里,仅49个校友会就组织了257次校友活动,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如果加上其他校友会的活动,平均一下,一年365天,每天都有南京大学的校友在一起活动,这让我由衷地感慨:虽然我们的校友工作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我们的工作和校友不断发展增长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但因为我们有着各校友会这支高素质、极具公信力和爱心的、不逊色海内外任何高校的校友工作志愿者队伍,我对校友工作的未来充满信心。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我们校友工作的2014年
在2013年的年度会议上,针对2014年的校友工作,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工作建议就是进一步加强校友会组织队伍的建设,消灭空白点和提高凝聚力和公信力。
2014年,在各地校友的大力支持下,新成立了6个校友会,马拉西亚校友会完成了正式注册,有三个地方校友会完成了换届工作,还有多个校友会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4月26日黑龙江校友会在哈尔滨成立;会长臧淑英、秘书长张本祥;
5月10日陕西校友会在西安成立;首届理事长同天义,首届会长兼秘书长王晓坤。
10月7日宁夏校友会成立。会长徐方,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国旗;
5月16日环境行业校友会成立。会长毕军,秘书长陆朝阳;
10月26日规划校友会成立。会长石楠为会长,秘书长张京祥、邹军;
11月29日MBA校友会成立。联席会长姜涟、仰远、党建兵、曾丽萍,秘书长高阳阳、汤运达。
6月28日,马来西亚校友会正式注册、举行成立大会。会长魏金顺,署理会长陈强勤;
1月19日中大天津校友会举行换届大会。新任会长陆海枫,秘书长孟祥雷;
4月27日中大南大吉林省校友会举行换届大会。新任会长张文广,执行会长孟凡海;
5月24日中大南大重庆校友会举行换届大会。新任会长彭黎明,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梦林;
最近,11月16日马鞍山校友会举行换届大会。新任会长魏先文,秘书长王先柱。
在此,我们还没有罗列各校友会如浙江校友会发展的绍兴分会等分会校友组织。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我们在校友组织建设方面,新的共识和创新正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和规划行业校友会的成立可以视为这一新的共识和创新的代表之一,这意味着校友组织建设正在从以地域为边界、以感情联络为核心的传统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转向了以行业为边界、以志趣为聚焦、以发展事业为驱动、以互助服务为宗旨以及丰富我们业余生活为追求的多元化的组织驱动,这一转变反映了我们校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和发展的新的需求,这更反映出我们的校友组织有着深厚的魅力和更广阔的功能拓展远景,在此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新的组织的出现不是对传统组织的替代,而且将始终以传统组织为母体、为基础。
基于此,我们再来看我们遍布全球的校友组织的概况:截至2014年11月,我们共有99个校友会组织,除金大、中大校友会之外,有85个,其中内地校友组织52个,海外校友会33个,从这一张图表来说,一方面我们为我们的校友组织网络成果而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们还大有可为。
其次,我向大家汇报一下2014年度总会秘书处在校友联络方面所完成的一些基础工作:
校友信息库软件系统建设已初步完成,并且已积累超过3万名校友的有效的信息;电子邮件发送平台已积累1.7万名校友有效联络信息;校友年级联络人队伍人数在去年1060位的基础上,14年新增103位,今年我们采集应届本科信息3364人、研究生信息4252人。
2014年,在学校加大校友联络平台建设投入的支持下,总会秘书处升级改版了校友总会网站、两次调增了《校友通讯》的印刷数量和寄送校友的数量,2014年春夏秋三季合计印刷了2.8万册,其中寄送海内外校友1.5万册。
创刊于去年6月的电子联络期刊《南大校友动态》截至2014年11月合计发布了12期;2014年新建的校友总会微信公共平台已上线,期待在全球校友的共同支持和参与下,在未来发展成为校友互助联络的新平台。
联络始终是校友工作的起点,尽管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便利下,我们和各校友会的信息联络和沟通较之以往年有了质的飞跃,也直接支持了校友通讯和校友网站的编辑工作以及对各校友会工作的展示宣传,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信息收集、宣传方面的基础性积累还非常薄弱,因此我期待在今后的信息工作方面等能得到大家进一步的支持,我也期望各校友会组织重视各自校友信息的收集工作,挖掘、联络、凝聚更多的校友,一个都不能少,把所有的校友都带回校友会之家,更深入地了解、关心他们、力所能及地做好雪中送炭、守望相助的服务。
第三、2014年度校友活动回顾
首先说校友返校的活动
母校情结应该我们在成年之后还能生成的并不多见的赤子之情,因为母校是校友的情感之源、精神之源,安身立命之源,因此,校友自发的返校聚会在组织化的校友工作之前就一直存在,她类似雁南飞的本能和如同叶落归根的自然,她是游子思乡随这时间而愈加猛烈,我们总会之家的知行楼实际是南京中央大学40-45校友在80年代的返校纪念,那也是母校得到的第一笔大额捐赠……,
也许是天天微信的生活方式不断催化了往日的情怀和记忆,2014年不仅秩年返校校友的出勤率远高于往年,截至今年11月,据不完全统计,母校共迎来54个年级的校友返校活动。仅在校友通讯录上报道的校友返校活动就有20次。
而且环境学院建院30周年、文学院百年庆典、大气科学学院70周年庆典和商学院MBA中心20周年庆典进一步带动了今年返校校友规模的扩大。
2014年国庆,在中文新闻、历史、法律、社会、商学、地海等六个院系200多名90级校友的积极参与下,总会秘书处的庄老师还尝试组织首次跨院系返校校友聚会活动,这次聚会也是张异宾书记接任洪书记之后的第一次校友活动。
校友返校是校友最享受的精神之旅、情感之旅和感恩之旅,她不仅增进校友和校友之间情感、师生之间的感恩之义,更加深校友和母校母校之间的相互了解,但毋庸讳言的是,我们在为校友返校所提供的服务还非常有限,校友返校目前仍然以校友自发组织为主,对跨院系的秩年返校,虽然做了一次试水,但真正要发动实现跨院系、跨年度的大规模的校友返校活动还需要等待时机、需要向兄弟院校学习,需要找出南大的自身的特色。
第二个方面,我想和大家汇报的校友活动,可以用薪火相传来概括
6月21日2014届毕业典礼上,今日资本总裁88届外国语学院徐新校友回到母校,作为演讲嘉宾寄语激励本科毕业学子:选择决定人生。
9月3日2014级开学典礼上,中华书局总经理79级文学院校友徐俊回到母校,作为演讲嘉宾和新同学分享了他对母校和大学生活的记忆和理解,并寄语新生们“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南大就是每个南大人的心灵故乡。”
2014年地球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商学院、软件学院等多个学院分别邀请陈星德、王信文等各个职场校友回到院系与在校同学面对面交流,分享成才成长和职场工作经验;
苏州校友会、浙江校友会等校友会安排杰出校友返校为母校师生进行创新创业分享报告和健康讲座。
在母校设立奖助学金杜厦、赵令欢、徐新等杰出校友和无锡、扬州、泰州校友会每一次回校为在校学生送上物质支持与帮助,和受助学生的交流和座谈更是一场分享人生、薪火相传的精神盛宴。
福建、天津、深圳、云南、镇江等各地校友会不仅积极宣传母校和协助母校招生、就业工作,并且不断创新迎新送新活动,接应、指导入学新生和就业新校友,顺利踏上人生新阶段的征程,以实实在在的帮助、无微不至的关怀,培育滋润延续互信互助的校友情感;
校友们对奉献母校的一言一行不仅深深地感染着在校学子,润物细无声地在未来校友心中播下校友情谊的种子,也鼓励其他们主动联络校友的自信,2014年,除了和校友总会秘书处一直密切联系的学生校友发展中心、口述史学生社团、成立的海外发展交流协会、青创会主动联系我们,在各地校友会的支持和鼓励下,走访校友已成为在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热点活动。
第三个方面是品牌活动
在近五年以来,校友总会秘书处主要在任书记的主导下,尤其是学校发展委员会和基金会的资助下,在学校相关院系和部门以及各校友会的支持帮助下,创建了三个品牌类的校友活动。
首先是南大人之路,创始于2010年的南大人之路是由总会秘书处主办,由教务处、学工处、研工部、就业中心、团委等多个部门共同协办的大型报告会,目的为了让所有南大人都共享走出校园后南大人的荣耀和成就,分享智慧和经验,激励斗志和勇气,5月29日,我们举办了南大人之路第七场报告会,由腾讯联合创始人陈一丹校友演讲“腾讯之路:互联网的中国梦”;
第二个品牌活动是起始于2011年的“海外校友子女夏令营”。7月28日,来自美国、英国、挪威、日本、澳门等20名海外校友子女来到父母的母校,参加为期三周的第四届“海外子女夏令营”。在这座百年名校里,他们不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更学习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参加了青奥会,在他们年轻的心灵里播下了中国情结的种子。
第三个品牌活动是“南大人眼中的世界和中国——南大校友口述历史项目”,起始于去年的校友口述历史采访项目,2014年暑假展开了两个口述历史项目的工作,“烽火弦歌——金陵大学西迁时期校友口述历史”项目组在成都完成了共计20人24次的校友采访工作,采集口述历史录音、录像资料50余小时;“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工业战线上的南大人口述史”项目组在北京、天津、大庆三地开展为时近一个月的采访,采访了以李德生为代表的4名奋斗在石油战线上的校友以及天津的曹天忠、方放校友,采集口述历史录音、录像资料30余小时;
第四个方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观摩2014年我们各校友会开展的活动,我想用“全面活跃、缤纷创新”来概括今天各校友会所组织的活动带给我的强烈冲击和印象,因为正如我在开场白里提到的一个数据:
我们仅仅对海内外49个校友会组织做了一个非常不完整的简单统计,却发现,在2014年11个月的时间里,仅49个校友会就组织了257次校友活动,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如果加上其他校友会的活动,平均一下,一年365天,每天都有南京大学的校友在一起活动。
这么海量的活动我实在无法在短时间来用语言来表达和表现:下面就让我们用一段两分钟的视频来观摩吧:
我想看完视频,我们应该用无言而有声的热烈掌声表达我们对各个校友会为服务校友实干、辛苦付出、努力和奉献由衷的敬意!
第五个方面我和大家汇报一下今年的校友捐赠工作。
近年来,国内各个高校越来越关注校友捐赠工作,国内一些大学评估机构向国外学习将校友捐赠率列入了大学排行榜的关键因子。从我个人来说,我更欣赏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理念:校友捐赠本来就是校友表达自己校友意识的自然方式。
回顾南京大学的校友捐赠贡献,母校接受的第一笔大额捐赠就来自我们的校友,那就是我们的校友之家——知行楼,而在母校的鼓楼校区、浦口校区、仙林校区有很多的建筑之所以以我们的校友命名,因为它们是由我们的校友捐资助建而成,校友捐赠不仅为母校的基本建设作出了引以自豪的突出贡献,更为母校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为母校教学科研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今天我们在这里要将2014年度的来自海内外校友和各校友会的捐赠列表鸣谢,代表母校和母校师生向各位捐赠者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特别作三个说明,一是这里罗列还仅仅是由我们校友总会负责捐赠项目,还没有包括大量的校友回到自己的母院母系所做的贡献和捐赠,二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也没有包括各地校友为我们几百次的校友活动、近百个校友组织所做的无私奉献和捐赠,三是我还要特别感谢为本次年会作出贡献的上海校友会、厦门校友会、台湾校友会、吉林校友会、深圳校友会、环境行业校友会、MBA校友会、欧阳兴荣、王晓坤校友以及江苏御珍酒业有限公司、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还有一些作了贡献却不愿留名的校友。
基于此,对于母校未来的校友捐赠工作,我始终充满自信和骄傲!
最后一部分我想和大家分享,基于对今年的回顾和未来的发展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移动互联时代的便利和激励
现象:微信开启了校友联络、交往和交流的新平台、新渠道,地方校友微信群、年级微信群以及悦读主张、普洱、紫砂、中医、名特优精品汇等专题群蜂拥而起;
表现:校友个体之间自主自发联络的积极性比以往校友组织平台驱动更主动、更活跃;校友需求发展更加丰富,变化升级、推陈出新的节奏更加迅速;
挑战:个体的主动性、活跃性要求校友组织、校友活动更加有吸引力;由此引出一个经典的提问——
“我为什么要加入校友组织、参与校友活动”
八项新规和新社会风尚对校友活动的创新引导和期待
反腐、节俭、治理灰色地带、严格公私界线等社会新风,引导校友组织必须立足传统的感情联络基础转向拓展和创新,组织校友开展真正有社会意义的活动,积极整合校友资源,实实在在为校友的事业发展、丰富校友的业余生活等服务,从根本上扭转社会层面对校友聚会的一些误解,塑造校友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拓展校友组织的社会职能,为母校赢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声誉;
为什么福建省的地方领导在了解福建校友会组织的“校友家乡行”、“迎送新生”等活动之后,会发出对校友活动耳目一新的赞许?
丰富的校友工作创新成果与发展的不平衡
“行业校友会”、“8舍咖啡”、“创投荟”、“校友家乡行”、“校友报到日”、“精品店”等等。2014年在组织机制和活动创新等方面,我们各地方校友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掀起了继110周年校庆之后,超越传统校友活动的新高潮;在微信平台的推动下,“小规模、多元化、高频次、开放性、低成本”成为校友活动的新特点;
校友工作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少部分校友组织处于休眠状态,不能按时换届、不能有效地组织校友活动、不能充分调动校友的积极性,工作的规范性、群众性、公益性有待改善,校友组织治理结构的完善;
面对移动互联时代新的形势与挑战,校友会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我们需要思考:校友组织应当如何创新创建不同功能的校友平台,凝聚校友、服务校友、满足不断更新、不同层次、多元化的校友需求?
从2012年3月加盟校友会工作开始,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够做好校友工作,三年来,在和校友们一次次欢聚中,在被在座的各位为校友服务为母校服务无私奉献的一次次感动中,我有点明白,从进入校友工作那一天起,我们必须放下任何个人的索取、得失与功利,因为校友工作只有一个考量就是:你付出了多少!一个合格的校友工作者不一定是校友中最富有、最有社会地位、最有学术积累的人,但都是精神和人格的富有者。
再次由衷感谢大家一年的投入、付出与辛苦!感谢大家对校友总会秘书处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包容和鼓励!感谢我们能够风雨同舟、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