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诞 思念绵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1-26浏览次数:1267

10月18日,南京大学文学院迎来百年华诞。在南大校友会工作的赵国方同学,提早给我发来短信,期待借此机会同学们聚一聚。那天一大早,我乘车来到南大仙林校区。不到8点30分,就来到学校。校友们从四面八方走来,那种喜悦、激动的心情,身临其境,难以言表,思绪也一下子飞到从前。

南大文学院的渊源,可追溯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和光绪十四年(1888)成立的基督教汇文书院所开设的国文课程,其前身是1914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的“国文部”,是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建立的中文系科之一。一百年来,历经多次变迁,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形成了坚持真理而不追逐时尚的学术精神和朴实、严谨、创新的学术风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这次百年华诞,文学院组织力量编纂了“南京大学文学院百年院庆纪念文丛”,其中《南京大学文学院百年史稿》,对文学院的峥嵘岁月进行了立体的回顾与总结。我兴冲冲地买了一本翻阅。

我为中文人而骄傲。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大中文系的事业由复苏而振兴,由衰微低谷一跃成为全国高校一流的中文学科。1986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当即慕名报考了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对南大中文系产生了难舍的感情,特别是对学术前辈们的仰止之情。黄侃、方光焘、吴白匋、陈白尘、陈瘦竹、洪诚、程千帆、周钟灵、鲍明炜、卞孝萱等名师和学者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担当道义的风范,为南大中文系书写了不朽的篇章。我师从张礼训先生,先生那时已经70多岁,但教书一直兢兢业业,认真备课,认真讲课,在教业务课的同时,教我们学会做人。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张先生不幸脑溢血辞世,成为我读研究生的一大缺憾。

思绪拉回现场。庆祝大会在《南雍乔木,华茂芬芳—庆祝南京大学文学院成立一百周年》纪念短片中拉开序幕。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南大中文学科与中华民族发展共进退的百年历程。师兄、著名作家叶兆言在发言中说,因为热爱,所以天真,因为热爱,所以会有太多的良好感觉。俗话说子不嫌母丑,南大中文系走出去的同学,难免自恋,除了觉得母亲长得漂亮,还会情人眼里出西施。不管怎么样,我们注定了同心同德,注定了荣辱与共,我们的思念会永远和中文系在一起。此言此语,当场引起了校友们的强烈共鸣,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1947年,汪东先生创作的校歌,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和平的祈求,对文化复兴的渴望。时值百年,南大文学院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我在心中默默祝愿,南大文学院走得更远、更好!


(丁新伯,本文原载2014年10月25日《扬州晚报》)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